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

2016-03-25信息快讯网

核心观点

应用型本科作为一个新概念在高校分类分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重在学用结合,服务于社会需求等目标交叉点上已显示其亮点。应用型本科大学及其机制建设是一篇大文章,这一新兴高教群落的发展与健康成长关系到“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人才结构优化,关系到社会各项工作的质量与效益的人力资源保障,将对我国社会经济长远的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文化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其中高等教育更是创新与优化新战略格局中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前沿主阵地。多年高校深化改革的实践,从行政层面已经形成了广为赞同的“政府引导、学校自主、社会评价”的基本原则。同时,对学术型高校和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行分流和分类指导也形成了基本思路。“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明确了要实行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贯通,办好100所试点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此举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取势,又要取实”的精神,必定会有成就。

应用型本科作为一个新概念在高校分类分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重在学用结合,服务于社会需求等目标交叉点上已显示其亮点。应用型本科,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淡化高端学术研究目标与行为,注重产学结合,校企融合,拓展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和职业技能教育,以崭新的本科生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的模式与机制造就一代新型人才。这是值得称道与为之摇旗呐喊的,也是多年高教改革与探索的一个新突破口,理应加快推进。

作为一个从教49年,多年来一直关注“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大学教师,我对高校分类指导以深化改革与创新,提几点建议。

加强高教分类指导

———加快分类分流,指导合理的目标定位。宜结合国务院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各地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加快把一批综合条件与基础入不了一流的大学从“盲目追求高、大、全,信奉追逐型同专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困局中解脱出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自我再定位”,“迅速进入”改革、调整、优化、重建的新发展通道。教育主管部门要抓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大好时机,在大学分类分流中趁势而上,顺势而为。

———着力扶持和指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特色和优势。应用型大学的前景在于创新发展与构建特色,以培养高质适用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但当下这类转型而成的高校首先需要“脱胎换骨”,以新的办学理念面对社会需求和高教的竞争与变化。必须变着力提升学校“排名”为倾力构建新专业的局部优势,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上的新高地。要跳出“仿名校”、“沿袭985、211标杆”的发展桎梏,坚持走校企合作、课堂与职场衔接、课程开发与产业需求相融通的创新与特色发展之路。其中,教育主管部门在理念指导、鞭策激励、资源配置、信息沟通方面的帮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聚焦服务新兴行业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服务大战略和新产业。应用型大学的优势在于贴近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而且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在目前我国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中,应用型大学必须学会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有效构建多元化合作模式的优势。其着力点大致可有三个维度:一是同先进的兄弟高校合作以利用“外脑”与“成果移植”,结合已有优势建立自己的特色和强项。二是同地方上的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合作以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创新发展共享机制和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三是同新兴产业中的创业和转型企业合作,互为依托,共创良机。目前需要产业人才的新兴行业有健康服务、生态环保、中介经纪、软件信息、影视动漫、海洋经济、航运与港口物流等等。在这些领域,应用型大学通过积极探索、多方位开创与推进合作平台和机制是大有可为的。

———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十三五”规划中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与措施的明确指导下,立足提升产业人力资源素质,优化人才成长通道,加快培养紧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使命。这类大学的学术研究应聚焦于相关产业升级发展和改善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技能开发,进而以创新精神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与内容,创建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其中,师资队伍的改革与建设是根本。建议以更积极和灵活的姿态组建符合应用型大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和创新培养与导入机制。用好“十三五”规划中鼓励人才交流与国际化流动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扩大企业高技能人才进校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做好现有教师资源的实践能力开发,积极探索与优化“职业导师制”以辅导与引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自身成长。

总之,应用型本科大学及其机制建设是一篇大文章,这一新兴高教群落的发展与健康成长关系到“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人才结构优化,关系到社会各项工作的质量与效益的人力资源保障,将对我国社会经济长远的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文/严诚忠(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