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不是卖车,而是卖服务

2016-04-11信息快讯网

 

无人车不是卖车,而是卖服务-信息快讯网

布拉德·坦普尔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无人车更适合特大城市,我觉得中国是最适合大规模推广无人驾驶汽车的地方。”本报记者徐晶卉摄

“一个多月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因为电脑故障,在加州与一辆公交车撞车了,这好像是无人车的第一次车祸?”

“我觉得还得多撞几次。”面对记者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布拉德·坦普尔顿 (Brad Templeton) 的回答颇有些“黑色幽默”———他觉得谷歌无人车还无法证明自己足够安全。

作为奇点大学 (Singularity University) 教授、谷歌无人车项目开发者及顾问,坦普尔顿此次中国之行十分匆忙。昨天,在哈佛大学上海中心参加德勤与奇点大学“启迪未来”讲座之前,记者终于逮住机会,邀他畅谈对于无人车未来发展的看法。

无人车更适合特大城市

今年2月下旬,在美国加州山景市,谷歌汽车以2英里的时速撞上了公交车侧面。出错是因为判断失误———由于前方有障碍物,无人车试图变换车道,其判断认为另一条车道上的公交车会减速让行,而公交车司机则认为谷歌汽车会放弃并线。

上述误判,在驾驶者身上天天都会发生,也正是无人车希望解决的终极问题。面对无人车的第一场车祸,坦普尔顿反而认为这是好事,因为只有不断在城市道路上做测试,找出原因,才有可能降低风险,“如果无人驾驶汽车在感知外界障碍物时,能在反应及给出执行决策的过程中达到人类本身的真实程度,那么无人车的未来将是引发技术革命的爆发点。”

“无人车更适合特大城市,我觉得中国是最适合大规模推广无人驾驶汽车的地方,没有比中国更合适的了。”坦普尔顿告诉记者,有很多学者认为“道路应该变得智能”,这是一个误区,核心应该是要让车变得智能,因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缓慢,而在无人车的技术发展上可以相当快,弥补道路建设的不足。

坦普尔顿坦言,一些城市道路情况十分混乱,很多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乱穿马路,造成“突发”与“意外”,这些情况也需要被考虑在内,“在更为复杂的真实道路条件下,如何能避免撞车事故,这需要做很多测试来证明技术的安全性。”

中国企业赶超时间在缩短

18个月前,坦普尔顿到北京参与过一场“技术论剑”,也正因此,他对中国的无人车试验了如指掌。

“百度无人车的技术积累与谷歌还有差距,阿里则起步不久,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刚刚宣布将在瑞典和中国开展无人车试验。”坦普尔顿一口气点名总结了中国企业的无人车试验现状,“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与谷歌相比,在无人车技术方面还有五到八年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还需要五年才能超越。”

他认为,中国企业赶超时间的缩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新技术发展很快,前景有未知性。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出现了不少世界顶级专家,比如百度无人车牵头人吴恩达,就是神经元网络领域的顶级人才,在加入百度前,也曾是“谷歌大脑”之父。

作为一项顶尖科技,无人车的“靴子”落地还需要监管与配套政策。坦普尔顿告诉记者,中国在无人车方面的监管比其他国家发展更快,政府愿意进行政策上的尝试,在小范围做试点,然后扩大范围进行推广。事实上,今年6月,全国第一个无人驾驶示范区将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开园,一期将形成包括碰撞预警、紧急制动提醒、换道辅助、盲区预警、交叉口碰撞预警等在内的29个应用场景。

无人车提供的是“运输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和车企投入无人驾驶汽车研究的大潮之中,这一前瞻性领域已经隐隐有“兵家必争之地”的态势。

身处热潮之中,坦普尔顿却提醒迈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不要“找错了方向”,“无人车对于汽车行业必然产生重大影响,但要记住,无人车不是卖车,而是售卖运输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与优步(Uber) 有些类似,如果车企或者互联网公司不能适应这一点,那么将是业务的终结。”他口中的运输服务,是指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 (VR) 等一系列技术的融合,“目前谷歌、百度无人车在与很多车企合作,但车企明显有着自己的‘算盘,,即自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车,未来必然会有冲撞。”他认为,互联网企业与车企的融合将是大势所趋,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完成使命。

坦普尔顿预测,2018年至2019年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集中面世的时段。他对中国企业的无人车发展提出几条建议:一是加大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感应器的开发,这是无人车的核心;二是要有好的软件设计团队,为无人车提供服务。而最重要的,还需要有更多道路实测,最大程度降低事故风险。

报记者 徐晶卉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