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存的上海记忆 那些被拆除老城厢

2016-04-21信息快讯网

残存的上海记忆 那些被拆除老城厢-信息快讯网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上海大片棚户区的改造浪潮从未停止过。而直到今天,不管是已经在动迁中,还是尚未见踪影的规划,各区都仍然保留着大量的旧式建筑尚未拆除。

近期,平凉路“八埭头”一带的拆迁,许多老店招重见天日,让人不由得勾起了怀旧的思绪,小编盘点了上海部分棚户区的拆迁史,让我们一起回顾下。

老杨浦的“南京路” 八埭头

八埭头,被称为老杨浦的“南京路”,一派老上海旧式里弄风貌和市井烟火气,是许多人心中的温暖记忆。近年来,棚户简屋集中的平凉西块迎来了大规模旧区改造。今年,八埭头北侧又有几个街坊将启动旧改。这一波旧改完成之后,八埭头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八埭头声誉日隆的鼎盛时期,曾汇集了几十家商户,包括著名的和丰泰百货店、协泰祥布店、宏大鞋帽店、同保康国药号、大同南货店,还有米店、酱油店、混堂、照相馆和典当行……说它是老杨浦的“南京路”,一点都不为过。以平凉路为主干,八埭头两侧腹地星罗密布着观之不尽、游之如入迷宫的小巷小弄。传统的石库门弄堂,知名的有三益里、隆仁里,还有建制略显简单的新康里、汾州里,称得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今年,杨浦旧改提出“决战平凉西”的目标,平凉有6个街坊将先后启动旧改,共计征收逾5000户。又有一大批居民将很快告别蜗居,住进宽敞的新房。与此同时,八埭头周边的石库门弄堂也将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化为废墟。

残存的上海记忆 那些被拆除老城厢-信息快讯网

潘家湾人的昨天和今天 "两湾一宅"

曾经的“两湾一宅”,指的是普陀区境内的潘家湾、潭子湾和王家宅及周边范围内的一片危房简屋棚户区,多少年来,这里没有一家医院,没有一家浴室,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居民们使用马桶和煤球炉,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存,深受脏乱差环境之苦。

这里,曾有过许多如今再也看不到的“风景”。像照片上这样的棚户区的弄堂,被人们戏称为“一线天”,家家户户为了抢占空间,在弄堂里搭建、堆放,弄堂越变越窄,只能容一人通过,曾有民谣如此描绘:“棚户‘城中村’,不知晨与昏。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内环线内最大的旧区改造工程在此拉开序幕,当时,仅一次性动迁居民家庭就超出万户。

当“两湾一宅”的称谓被“中远两湾城”取代后,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6万平方米的中央环岛公园、15万平方米的主题广场、1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化区、2公里长的河滨绿色走廊和160万平方米的住宅。那些动迁出去的居民,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小区。

残存的上海记忆 那些被拆除老城厢-信息快讯网

最出名的“下只角” 董家渡

随着时间的变迁,老南市早已并入黄浦区,昔日的繁华与喧闹也荡然不在,仅剩下一大片一大片老城厢静静地展示着市井上海的幽与怨,形成了上海最出名的“下只角”老城厢——董家渡。

据史料记载,董家渡地区位于上海老城厢与黄浦江南外滩之间,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形成的城区之一,拥有上海现存最早期的天主堂和上海最早的会馆。随着上海南外滩地区的全面开发,董家渡地区正在经历上海最大规模的旧区动迁改造,见证百年上海的董家渡地区正在慢慢消失。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董家渡天主堂将有可能成为那里唯一一栋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建筑,成为董家渡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守望者。别了,董家渡;再见,老城厢。

残存的上海记忆 那些被拆除老城厢-信息快讯网

上海的龙须沟 肇家浜

上海开埠设立租界后,尤其是到了1886年,法租界当局在肇嘉浜以北地区越界筑路,首次在境内埋设雨水、污水合流管道。但由于管道口径小、无排水泵站等原因,雨水、污水大都仍流入肇嘉浜,肇嘉浜的脏乱差环境就这样日渐形成。1914年,离租界一箭之遥的肇嘉浜等棚户密集地区,依然没有电灯、自来水。棚户区居住条件极差,没有供电、上下水等基础设施,到处是垃圾、粪便,长年臭气冲天,一到黄霉天,更是苦不堪言。北京昔日有个著名的“棚户区”叫“龙须沟”,当年的肇嘉浜就被人称作“上海的龙须沟”。

据档案资料记载,当时肇嘉浜两岸有2000余棚户,是全市最大的水上棚户区。1954年6月,徐汇区人民政府开始整治肇嘉浜,实施了对肇嘉浜的填浜、埋管、筑路工程这一大动作,从而使肇嘉浜昔日的“水上棚户区”2000多户、8000多名居民终于得以脱离苦“水”——肇嘉浜,乔迁到偏西南新建的漕溪新村。这一填浜筑路工程历时两年,1956年12月,堪称通衢大道的肇嘉浜路胜利建成。

残存的上海记忆 那些被拆除老城厢-信息快讯网

鼻尖上的灰尘 北广场

上海火车站站北广场旧区改造地块,东起长兴路,南至交通路,西沿彭越浦,北靠中华新路,占地59.8公顷,曾是本市棚户简屋集中的特大型旧区。对于这样一块地方,有关人员形容:如果将火车站比作上海的门面,昔日的北广场就如同“鼻尖上的灰尘”。这里居民达7411户,并有大量“两劳”释放人员、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要想改变“灰尘”旧貌,动迁难度相当高。

为了改变这里面貌,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市、区两级政府将该工程列入了本市“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必须完成的5个旧改重点地块之一。该工程也成为了本市市、区两级政府联手实施的上海市首个旧区改造土地储备项目,分3期拆迁。在一系列阳光动迁政策面前,这里动迁居民真正享受到了“早签约早得益,早签约多得益”的实惠和动迁后居住条件改善带来的快乐。

残存的上海记忆 那些被拆除老城厢-信息快讯网

残存的上海记忆 那些被拆除老城厢-信息快讯网

上海滩最后的“部落”——虹镇老街

虹镇老街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其改造项目涉及动迁居民共计4925证,单位动迁168家,动迁面积277873平方米。截至2013年10月7日,虹镇老街所有剩余地块均完成第二轮征询签约目标,征收协议正式生效。随着虹镇老街旧区改造项目的全面加速推进,2014年4月起,虹镇老街各旧改地块将陆续完成动迁并进入项目开发建设阶段,标志着这一上海中心城区内最大的成片棚户区即将彻底消失。

老街的第二代人、第三代人,已经完全城市化了,不再有乡音,但他们的身上,仍然能看到第一代打拼者的影子,顽强,乐观,血性,面对生活,时而露出机智和狡黠。推土机,可以铲掉穷街陋巷,但新城市,必须要靠鲜活的生命才能创造。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