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石窟石刻保护圈定试点文物

2016-05-03信息快讯网

5月2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结合前期调查发现的文物不同病害特征,四川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千佛崖和仁寿牛角寨被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千佛崖将针对彩绘和窟檐保护进行科技攻关,牛角寨将启动生物病害等综合防治研究。此外,重庆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以及弹子石摩崖造像也纳入了试点。试点取得的科研成果将推广至全国的石窟石刻保护。

广元千佛崖莲花洞北壁大龛(武周)。

A

千佛崖:让彩绘不再脱落

[主要病症]

日晒雨淋导致的文物本体风化、彩绘脱落。

[治疗方向]

彩绘脱落病害分析及彩绘加固、窟檐保护。

千佛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石窟造像规模居四川之首,7000多尊造像从北魏时期起开凿了1500年。据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剑平介绍,这片建在嘉陵江岸峭壁上的石窟,一直受到日晒雨淋,风化严重。

2015 年,千佛崖尝试采用钢架结构与陶瓦结合的方式,给石窟做了窟檐。这种建筑模式在遮蔽风雨、减轻阳光直射、减弱风力的同时,能否对石窟造像起到保护作用?参与试点的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主任谢振斌介绍,文保专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集文物含水率等数据,以论证这种窟檐对全国同类石窟保护的借鉴价值。

同时被纳入试点的还有千佛崖莲花洞等龛窟。谢振斌说,莲花洞是千佛崖代表性龛窟,武周时期开凿的造像非常精美,窟顶中部浮雕二层莲花,故俗名“莲花洞”。不过莲花洞等龛窟的彩绘日晒雨淋后褪色、脱落严重,同时还存在风化、岩石起翘等问题。这些彩绘为何酥粉脱落?残留部分可以进行怎样的抢救保护,以免一碰就掉?亟待文保人员寻找出新的材料及工艺。

仁寿的牛角寨大佛。

仁寿坛神岩的龛窟。

B

牛角寨:给“花脸”文物除苔

[主要病症]

雨水冲蚀形成的生物病害,岩体脱落断裂以及生物病害导致的风化。

[治疗方向]

微生物群调查以及生物病害防治。

位于仁寿县的“国保”牛角寨石窟,在近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开凿了1519尊造像,是盛、中唐时期宗教艺术的缩影,其中坛神岩的几龛石窟,还以精美造型选入《中国美术全集》。然而仁寿县文管所所长刘红凯介绍,牛角寨现有的69龛石窟,仅4窟没有明显的生物病害。

据悉,受损石窟要么岩体表面和顶部长有灌木,龛室表面部分裂隙中长有杂草,有的根系还扎入岩层,加速了岩层开裂。不仅对龛室稳定性造成了影响,还将地表水引入龛室,加速文物风化。同时,苔藓、地衣、霉菌等在文物表面及岩体裂隙中繁衍生长,掩盖文物表面,代表性文物之一的牛角寨大佛,因此变成了一张“花脸”。

4月28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前往牛角寨,圈定了10处试点龛窟。除了牛角寨大佛以外,坛神岩上受生物病害影响严重的几龛造像均被纳入了试点。谢振斌说,牛角寨试点的治理将从生态系统调查开始,从根本上寻找病因,然后再进行治水以避免在文物周边形成利于生物侵蚀的环境,最后才会开始除苔、解决风化等综合治理。

新闻多一点

以大足石刻、广元千佛崖为代表的川渝石窟石刻,无论数量还是艺术价值,在国内石窟石刻文物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川渝两地现存的8032处石窟及石刻中,不少都存在风化、水害、生物侵蚀等各种病害。为了抢救包括39处“国保”在内的川渝石窟石刻,国家文物局今年3月正式启动专项试点,在39处“国保”中,最终挑选了价值重大、且病害典型的4处文物单位进行保护试点。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