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到底长什么样?《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告诉你

2016-05-05信息快讯网

近日,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与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2016)》。该调查以“地区-大学-学生”三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覆盖全国七大地域(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不同学校层次(包含“985”高校、“211”高校、普通本科、大专院校等)的39所高校中抽取了635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历时一年,收集256个变量的调查数据,试图立体化呈现中国90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心态、价值观念与时代特征,深度解读他们的理想、追求、愿景和情趣。

问题1:90后大学生是自私自利、垮掉的一代吗?90后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吗?90后最重视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回答:尽管90后大学生在生活上更为崇尚个人自由、注重自我,但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仍呈现出“国家利益优先”的倾向;90后大学生参与公共讨论,对重大社会议题均有关注,在具体态度上最认可“打击腐败”与“维护公共安全”,最忧心“收入差距”与“食品安全”。

在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方面,更多的大学生倾向认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重,42.1%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选择“社会利益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高于个人利益”的大学生比例略低于选择“个人权利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可侵犯”的大学生比例,分别为27.2%和30.8%。而在处理个人自由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方面,国家利益优先于个人自由的观点占据主流,54.2%的大学生倾向认同“当两者冲突时,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同时,有相当一部分(28.6%)大学生持中立态度,即认同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同等重要;认同“个人自由优先”的大学生仅占17.2%。综合来看,尽管90后大学生具有崇尚个人自由与个人权利的一面,但集体主义的观念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在生活上更为崇尚个人自由、注重自我,但是,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仍呈现出注重集体主义的一面。

与舆论对90后大学生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的刻板印象不同,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比例达到61.9%,另外,只有41.0%的大学生从不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政治观点。大学生对重大社会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研究选取打击腐败、促进就业、治理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弱势群体、改善创业环境、维护公共安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这十个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社会议题,考察大学生对上述议题的满意程度。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打击腐败(75.7%)、维护公共安全(57.3%)两个议题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促进就业(53.6%)、推进医疗体制改革(49.7%)、促进教育公平(48.1%)、改善创业环境(47.5%)、治理生态环境(42.5%)、保障弱势群体(40.4%);大学生对保障食品安全(37.3%)、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2.4%)两个议题的满意度最低。

问题2:90后大学生是虚荣攀比、金钱至上吗?90后的透支消费、炫耀性消费是否被妖魔化?他们如何看待财富与社会责任?

回答:虽然媒体常常用“炫富”、“月光族”、“信用卡族”等形容90后,但本次调查数据显示,90后并非想象的那样醉心于“剁手吃土”,他们大多数仍然属于比较冷静理性的储蓄型、实用型消费者,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总体保守,“名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此外,相当一部分90后将财富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43.6%的大学生倾向认同“富人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和所有前辈都不同,90后作为“改革开放30年的孩子”,从小享受着丰裕的物质条件,几乎不懂得冻馁之苦;他们在家享受着宠爱,上辈人早已在摸爬滚打中为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也就在他们的时代,商品经济极大地冲击着人们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琳琅满目的商品鼓噪着虚荣心和炫耀性消费,年轻人似乎抛弃了过去崇尚节俭储蓄的生活方式,以一种享乐主义的态度追逐物质占有与个性表现,“虚荣攀比”、“金钱至上”成了90后的代名词。

数据结果却令人感到意外。首先,大学生仍以赞成传统的储蓄型消费观念为主。比起储蓄消费,更赞同透支消费的大学生仅不足1成。多达72.1%的大学生表现出明确的储蓄倾向,仅有17.2%立场模糊。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总体而言比较保守,更易认同“如果有多余的钱我首先考虑的是存起来”,立场鲜明地赞同超前消费的人只有少数。

其次,符号消费并未成当今大学生主流,大学生消费的实用型消费倾向仍然明显强过符号性消费倾向,高达77.5%的受访大学生更看重商品的实用目的,只有约1成受访者有比较明显的符号型消费倾向。这一结果表明,“名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并没有我们印象中的那么大,多数大学生仍然同意“买东西应该讲究实用,是不是名牌不重要”。

此外,更多90后将财富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43.6%的大学生倾向认同“富人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32.5%的大学生倾向认同“社会责任的分担不应取决于个人财富”,23.9%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

问题3:90后大学生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他们喜欢怎样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形式?

回答:当代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认知度颇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印象最深。一半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主的“第三课堂”也成为90后大学生喜爱的新形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中,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印象最深,比例之和达94.2%;对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印象比例之和达72.2%;对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印象相对较低。

在调查样本中,对于什么是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有效途径,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占比最高,达50.2%;其次分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15.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12.2%),“演讲、竞赛、文艺表演等校园文化活动”(11.4%),“校园宣传栏、标语、广播等”(6.1%),“主题报告会”(3.1%)。

数据发现,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第一课堂”并非是青年大学生自己认为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途径,反而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却遥遥领先,占据着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互联网发展的“新常态”,使得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主的“第三课堂”蓬勃兴起。

问题4:90后大学生情绪状况如何?90后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满意吗?90后如何定义“人生赢家”?

回答:90后大学生情绪状况普遍积极,但目前的生活满意度中等,不算高也不算低。“美满家庭”成为90后大学生眼中“人生赢家”的首要标签。

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积极,8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最近的一个月内,很少会感到莫名的累、沮丧、紧张等消极负面情绪,仅有9.5%测出相对消极情绪。

生活满意度是测量幸福感的重要维度,研究采用了“生活满意度量表”测量90后大学生对生活总体质量的态度和评价。我们根据研究惯例,将量表结果加总转化为生活满意度指数,该指数取值在5-35之间。90后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指数为19.8,满意度水平中等。其中,来自越大型城市的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指数越高。

90后大学生对于“成功人生”的首要衡量标准为“美满家庭”(22.9%),其次为“成就感”(16.6%)和“社会地位”(15.5%)。“自由”(5.4%)、“金钱”(4.5%)、“健康”(4.3%)、“学识”(4.1%)等个性化的衡量标准选择比例较低,可见,90后大学生对于“成功人生”的认知是,人生赢家要追求家庭幸福、社会声望、工作成功三丰收。

 

图1 大学生评价人生成功的标准

问题5:90后还在意“铁饭碗”吗?对毕业后的第一份薪资期望多少?他们眼中的“好工作”如何定义?对事业的追求会体现在经济保障上,还是精神满足上?中国年轻人工作的意义在何处?

回答:90后在工作选择上“有胆有识”:并不惟“铁饭碗”是图,就业去向选择多元化。相对而言,211高校的大学生最想进体制内就业,专科高职生最倾向于自主创业,而市场内就业倾向最强的则是985高校的学生。90后对薪资的期望较为理性,50.0%受访者期望第一份工作的薪资仅在2000-5000元区间,但近4成大学生首选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就业。他们不甘于仅仅通过工作获得稳定保障、养家糊口,而是尽力在工作中寻求发展机会,重视自己从能力上和兴趣上的“获得感”,不那么看重薪水。对大多数中国90后而言,“家国责任”和“个人理想”是工作价值观的关键词。

调查数据显示,在就业的理想去向上,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和事业单位最受青睐,分别占23.4%、21.1%、20.0%。将公务员视为理想职业的比例仅有8.6%。从小成长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倾向于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体制内职位,成长于北上广深、其他大型城市、中小型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体制内职位的比例依次增大,分别为40.0%、42.4%、47.31%、50.74%、56.48%。211高校的大学生最想进体制内就业(选择体制内就业的比例为54.9%,而985高校、非211类本科和专科类高校的大学生倾向于体制内就业的比例分别为50.0%、46.1%和44.5%)。专科生倾向于自主创业的比例(35.2%)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大学的学生(985高校、211类高校和非211类本科的比例分别为13.1%、16.0%、22.2%)。而市场内就业倾向最强的则是985高校的学生(985高校、211类高校、非211类本科和专科学校的学生选择市场内就业的比例分别为33.3%、26.8%、28.7%和17.5%)。

 

 

图2 大学生最理想的就业去向

39.6%的大学生首选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作为就业地点,城市效应显著。

期望薪资方面,50.0%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水平期望比较适中,仅在2000-5000元区间;另有31.1%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期望在5000-8000元区间,且主要集中在薪资水平较高的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

在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方面,在工作中的“自我获得感”对大学生非常重要。高达35.3%的大学生将未来的发展空间视作最重要的标准。其次,20.5%的大学生选择了“能力提升”。有15.1%的大学生将“个人兴趣”放在首位,体现了90后鲜明的个性。令人意外的是,仅有约1成受访者将“收入”视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此外,普遍被父辈们看重的“稳定”、“舒适”、“人脉”等比例均在7%以下,可见“丰裕一代”的工作价值观的确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敢于拼搏,珍视发展潜力和市场能力,同时看重个人兴趣。他们不再愿意为一份收入放弃自我,“做自己喜欢做的”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工作信条。

 

图3 大学生评价工作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工作在今天的90后大学生心目中意味着什么?调查显示,大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31.0%)将工作看作是履行家庭与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这种将自己嵌入家国伦理秩序背景下的观念带有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说明今天的中国年轻一代并未一味追求个体价值,而是仍然珍视家庭和社会责任。而另一方面,个体价值的确在当代年轻人的工作观念中颇有彰显,高达28.6%的受访者将工作视为“实现个人理想”的方式,另有近1成受访者仅仅将工作看作“实现个人自由的手段”,只有1.9%将其仅仅视作权宜之计,另有2成受访者并未在工作上附着过多的意义,只是将其视作“人生必经阶段”。一言以蔽之,“家国责任”和“个人理想”是当今年轻人工作价值观的关键词。

 

图4 大学生对工作意义的理解

问题6:大学里“阴盛阳衰”的现象真的存在吗?学业成绩与工作方向选择有必然关系吗?男生与女生的就业意向、对工作意义的理解有何差异?

回答: “女生在学业成绩方面优于男生”的“阴盛阳衰”现象可能确实存在,女生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好于男生的自我评价,但学业成绩好坏对就业意向并无显著性影响。男生更倾向于自主创业,更强调通过工作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从学业成绩上看,被访女生有45.2%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30%,而男生只有38.7%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30%。值得注意的是,自我评价的学业成绩好坏与就业单位的选择意向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在就业去向的选择上,女大学生选择最多的依次为外资企业(27.3%)、国有企业(23.5%)、事业单位(19.5%),约43.0%的女大学生希望进入稳定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而男大学生最期望的就业去向是自主创业(29.4%),其次是事业单位(20.6%)、国有企业(18.3%)。在对工作意义的理解上,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工作中实现个人理想(31.2%),而男生则以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为主(38.1%)。

问题7:北上广三地大学生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回答:北上广三地大学生均具有较高的发展效能感,在社会安全感、社会议题满意度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本次研究从发展效能感、社会安全感、社会议题满意度等三个方面对三地大学生做了比较研究。其中,发展效能感指数测量了90后大学生对于社会环境及自身未来发展情况信心,满分为100分。统计结果显示,三地大学生的发展效能感指数整体均较高;北京大学生的发展效能感指数最高,达到74.2分;上海大学生紧随其后,为73.4分;广州大学生在三地中排名最后,为70.7分。社会安全感指数测量了大学生对社会环境是否安全的感受。其中,北京和上海的社会安全感指数相近,分别为57.5和56.5,广州的社会安全感指数为39.0。最后,在社会议题满意度方面,我们考察了三地大学生对于促进就业、治理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五项社会议题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大学生对于各项社会议题的满意度均为最高,而广州大学生的满意度均为最低,上海大学生的满意度靠近平均水平。

问题8: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90后大学生如何看待诚信问题?他们对社会有信任感吗?

回答:大多数年轻人不大赞同“诚信吃亏”。大学生的社会信任程度较高,过七成的被访者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以信任的”。另外,对社会的普遍信任感在城市等级间仍然呈现出分化。来自北上广深和其他大型城市的学生的信任感明显低于来自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诚信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尤其是随着改革走向“深水区”,道德领域的一些问题引发国人关注,诸如“诚信吃亏”、“老实人受欺负”等错位、扭曲价值观成为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顽疾。在此背景下,90后大学生如何看待诚信问题是我们调研的一个重点。调查发现,总体上来看,对于“诚信吃亏”的说法,分别有42.0%和28.6%的青年学生选择了“不太赞同,诚信有时也带来好处”、“很不赞同,讲诚信的人才能最终受益”,远高于选择“非常赞同,老实人受欺负”的4.4%和“比较赞同,很多好人没好报”的15.5%。

面对社会中的大多数人,71.6%的大学生都认为“是可以信任的”,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信任水平。但对社会的普遍信任感在不同等级的城市间呈现出分化。来自北上广深和其他大型城市的学生的信任感明显低于来自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除“北上广深”外(65.9%),从“其他大型城市”到“中小型城市”、“小城镇”,最后到“农村”,学生的普遍信任度依次从64.4%提高到了72.1%、74.0%和75.6%。从主要成长地类型来看,越是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越弱,社会经济等级上的“大城市”成为信任感上的“小城市。

 

图5 来自不同成长地的大学生对社会的普遍信任感

靠吐槽赚钱?90后大学生还未毕业年薪百万
董洁素颜超市购物 被网友赞其逆生长似学生
华东理工大学摘得首个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用顶级实验室方法引领学生创新
一堂艺术与审美课缘何吸引3万大学生
在过时理论中寻找创新驱动,将永远无解——科技部原副部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来武谈产业融合与创新
真的有一所海上学校 32年带学生远走天涯
上海交警严查松江大学城周边交通乱象 日开罚单超百张
中国各大学王牌学科专业排名 各学科前五大学
港中大(深圳)在沪招37名学生
沪上白领调查报告:“找朋友”排名需求第一
吓!据说90后上海人都不知道上海市区有这座岛
2016控烟舆情调查公布:94%受访者称支持上海“全面室内无烟”
突发!央行秘密调查上海房贷数据!房贷将放松?
沪上部分博物馆现状调查:关门、搬迁、维修
中国内地5所高校跻身世界大学百强排名 上海交大上榜
徐汇人大举行保基本养老政策听证会
教育应试和功利已到极致,如何培试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外国留学生在上海的国际化之路
高考,别轻易错过这些好大学好专业!
象牙塔之旅 盘点全球八所高大上的大学
钱理群:如何度过大学四年
麦兜旅行网否认跑路但未回应公司现状,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沪上中职学校53个奖励专业学生纳入免费教育范围
教育部解读学校体育新规 家有学生必看
国家网信办联合调查组公布进驻百度调查结果
国家网信办联合调查组公布进驻百度调查结果
调查组公布调查结果要求百度竞价排名机制须立即整改
华东理工大学公布2016年上海招生计划
90后浙大创客研发3D食品打印机
高职学生站上剑桥创业舞台
上海一塑胶公司锅炉爆炸已致1死2伤,安监部门已介入调查
90后护士制作心愿卡为老人圆梦
揭秘上海财经类本科大学最新招生情况和就业前景
关于举办“沪江杯”上海大学生钢琴才艺大赛的通知
90后大学生毕业后到非洲开创自己的事业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