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企业准备好拥抱互联网了吗
这几天,乘坐出租车的细心市民会发现,不少出租车的车身和内饰上多了二维码。乘客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就可安装相关App。原来,上海传统出租行业“三巨头”———大众、强生、海博出租,最近都在尝试通过不同方式融入互联网平台。
以不同方式拥抱互联网
上周,沪上最大出租汽车企业强生公司推出了“强生出行”App。
记者点击该App后发现,目前主要有两个子菜单:强生叫车、强生路况。“强生叫车”分出租车和约租车两大类。强生出租汽车公司常务副总黄宏介绍,在专车方面,强生已在车辆、平台、技术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等到交通运输部关于约租车的正式规定明确企业与劳动者关系这一关键问题后,即可推出。
而此前在3月底,大众推出了自己的“大众出行”App。通过App,乘客既可以叫出租车,也可以预约专车。记者了解到,自3月30日上线以来,大众出行平台注册人数在第一周即突破5万,并加速上涨,其中商务出行用户占据了很大比例。另有多家汽车租赁公司正在联系加盟,原计划到二季度末达到的平台出租车1万辆、约租车1000辆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海博在4月底直接将车辆和司机嫁接到滴滴平台上,利用滴滴平台效应为其提供技术、流量、大数据算法等线上运营的基础服务。
自建平台须跨越系统性障碍
为鼓励乘客使用“强生出行”App,强生出租公司当月投入100万元促销奖励,凡是登录“强生出行”App,可领取强生赠送的5元电子乘车券,首单通过手机App叫车时使用支付宝或现金即可抵用车费。
为提升用户体验,出租车公司动了不少脑筋。比如:“强生路况”的实时路况细分得十分详细,不仅有市区高架快速路、高速公路通道等常规区域的路况,还有人民广场地区、淮海路商业街、上海火车站地区等近30个区域的实时路况。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何让自己的车与有出行需求的人实现对接则是最大挑战。自建网约车平台不仅仅是开发一个App那么简单,还需要面对如何引导用户安装打车软件、如何打破地域局限布局全国市场、如何用技术手段调度车辆等问题,而跨越这些系统性障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本和人力。
成败与否需要市场检验
毋庸置疑,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出租车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方面,滴滴和优步等打车软件兴起后,正规出租车驾驶员的收入出现了明显下降,调度的车次也是骤降,出租车司机“份子钱”再降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如今的上海出租车行业已到了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在利润缩小的情况下,传统出租车企业还面临着人才流失以及服务质量下降的难题。另一方面,传统出租车企业往往被视为既得利益者和垄断者,既没有为出租车驾驶员提供可靠保障,也不能向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
在滴滴CEO程维看来,网络约车与出租车并非对立的两面。“在滴滴的平台上,有168万出租车司机在使用滴滴,出租车早已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具备了网络约车的性质,大大提高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
问题在于,习惯了朝南坐的出租车企业做好拥抱互联网的准备了吗? 改革成败与否还需要社会和市场来检验,特别是处于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更应当把服务做到最好。
报记者 张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