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城中村”村民:拆违环境变好,房租收入少了不肉痛
曾经遍地污水横流、随处可见违章建筑的许浦村如今焕然一新,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澎湃新闻记者 贾亚男 图
“原来我在屋后搭的违章建筑共有16间房,每年租金收入有十二三万元,现在虽然没有了这笔收入,但能享受到这么美的环境,想想也就不肉痛了。”上海许浦村村民王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取代他屋后违章建筑的是一大片公共绿地。
如今,走进曾经远近闻名的上海最大“城中村”——许浦村,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污水遍地横流、违章建筑随处可见。6月27日,澎湃新闻记者在许浦村看到,“村民公园”广场上阿姨们跳着广场舞、老伯们打着太极拳,每家每户门前则种着白玉兰、金桂等植物。
据闵行区华漕镇政府透露,目前许浦村外来人口数已从曾经最高峰时的3万人骤降至不到1.3万人。6月底前,全村的生态修复工程将基本完成,目前正通过引入市场管理公司、调整《村规民约》等措施实现长效管理。
租户:房租上涨近一倍
工人们在许浦港岸边种植植被。澎湃新闻记者 贾亚男 图
据许浦村介绍,位于村庄中央的休闲绿地(村民俗称为“村民公园”)占地12612平方米,已完全竣工并开放使用,其中绿化面积达到五分之四。绿地上建有全新的健身步道和可供休息的长椅。
“现在这个公园是全村人气最高的地方,我几乎每天都会带孩子来这边玩,非常热闹,几乎从早到晚都会有跳舞的人群。”在许浦村已租住了4年的费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许浦村已租住了4年的费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正在打太极的钱老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老许浦,他小时候许浦村小桥流水、宽敞整洁,然而随着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违章建筑乱搭,环境变得一塌糊涂,几乎不能落脚,“自从大整治以来,这里环境又变得老赞的,每天来广场上打打太极,心情很舒畅。”
澎湃新闻记者看到,许浦村内的7条主干道都改造成了沥青路面,并铺设人行道,这样就不会出现以前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景象。村内的民宅都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粉刷,曾经凌乱不堪的外墙均变得雪白整齐。另外村内还建成了10座停车场,新增停车位769个,其中3座为绿荫停车场,也已全部开放使用。
许浦港及支流曾经的满河漂浮物及臭气熏天也已不再,代之以清澈干净的水质,站在经过粉刷的桥面上望去,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村内河道均已完成污水纳管工程,整治河道长度达2019米,同时新建护栏、新建河道绿化、新建2座桥梁、改造1座危桥和进行水体生态修复。预计支流整治也将在6月底全部完工。
在许浦村北端,沿苏州河(吴淞江)由北向南,一段100米宽、近300米长的吴淞江生态廊道也已竣工并向市民开放,生态廊道两旁是建设面积达38.4亩的吴淞江水源涵养林。
屋后拥有一大片公共绿地的村民王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原来我在屋后搭的违章建筑共有16间房,每年租金收入有十二三万元,现在虽然没有了这笔收入,但能享受到这么美的环境,想想也就不肉痛了。”
另据许浦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523户村居的宅前屋后进行了绿化补种,种植白玉兰、红玉兰、金桂等植物近2000棵,此外村内还种植了千余棵行道树。
村委会:人口骤降一半多
曾经的许浦港污水横流。 闵行区水务局 图
随着生态修复工程完工,许浦村宛若“新生”,村庄又该如何维护,不重蹈覆辙呢?
对此,许浦村村委会主任秦伟忠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许浦村目前外来人口数已从曾经最高峰时的3万人骤降至不到1.3万人,不过依然存在一些乱扔垃圾、随意向河道倾倒的陋习,目前村委会已引入市场化管理公司对村庄进行管理,共设置了60人的队伍,其中30人专职负责村内保洁,30人组成特保队负责24小时巡逻,职责包括环境维护、监督停车、禁止跨门营业等。
“下一步我们还将调整原有的《村规民约》,希望以一种全新的朗朗上口的形式,将每个村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大家一目了然、牢记于心。尤其针对宅前屋后的绿化,村民出租房屋以及对租客的登记管理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要求,让每一位村民都行动起来,参与进来。”秦伟忠说。
他表示:“另外环境改变了,但是陋习的消失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接下来我们也会积极进行宣传引导,让村民、租客们自我监督,共同维护许浦村环境,不乱扔垃圾,不往河道里倾倒粪便。”
另据村委会副主任金玉春介绍,许浦村目前以休闲绿地为试点,通过项目认领的形式,以许旺路为界,将其分为南北两片,分别由村民小组和企业的志愿者负责,主要做好保洁、巡查、文明劝导等工作,“我们看到,志愿者们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交付使用的10个停车场,也参照休闲绿地的管理模式,即一个村民小组+一家企业,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到我村长效管理中来。”
华漕镇镇长李慧表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许浦村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并不仅仅在于把违章建筑拆掉,更在于怎么把“短板”补长。经过6个月的生态修复工程,许浦村的生态环境如今已初见成效。但如何长久保持、巩固成效,还需要村民自治,让村民产生维持整洁环境的自生原动力,“比如我们将调整原有的《村规民约》,通过村民的共同意愿来约定村民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还将进行宣传教育,让大家实现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