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补短板”还将继续攻坚
■本报记者 祝越
去年以来,上海大刀阔斧地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在违章搭建、人口导入、环境污染等“一团乱麻”之中找出“线头”,从痛点着眼、难处着手,以担当精神抓紧时机“补短板”。
今年截至目前,上海已拆除违法建筑2100多万平方米,完成全年2400万平方米拆除任务的近90%,而根据上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蓝图”:三年内将消除用于出租牟利的违法建筑,五年内还将消除用于无证经营的违法建筑。这场“拆违治理”的攻坚战还将继续。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为何紧盯“短板”不放?正如市委书记韩正所言,短板制约,既是影响协调发展的难点,也是引发重大风险隐患的薄弱环节,“补短板”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
逐渐“变脸”的城中村
沿着龙吴路自北向南驶来,在靠近徐浦大桥的地方,很容易就会看到一片老旧的建筑,在周边高耸的商品房、成片的公园绿地衬托下显得有些突兀,这里便是徐汇区华泾镇的东湾地块。记者前几天来到此地采访时,各类建筑外墙上红色划圈的“拆”字以及铺天盖地的“生态环境整治”标语,已然宣告这里即将迎来“以旧换新”。
华泾地块是今年上海17个重点整治地块之一,也是徐汇区拆违工作的重中之重。“原先这儿是村里的集体用地,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样的城中村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里的问题不仅是市容环境上的脏乱差,其中的消防安全隐患也非常大。”徐汇区拆违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华泾区块“五违”整治今年3月展开以来,排摸、宣讲、劝退等一系列工作都在加紧进行中,目前,大部分租户都已搬离。按照计划,6月底之前,华泾镇东湾地块的所有违法建筑将全部拆除完毕。
而在曹杨路铜川路区域,短短四个月,市中心内最大的城中村发生了很大改变……日前,市人大启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专项监督。
在“首站”普陀区红旗村内,“五违”整治已全部完成,旧区改造、土地征收接近尾声,7月以后将启动该地块的建设更新。
红旗村综合整治办副主任张民告诉记者,这处的违法建筑内原先安全隐患突出,私拉的电线、来路不明的液化气钢瓶等比比皆是,消防隐患巨大,租赁关系极为复杂,二房东、三房东,甚至最多到六房东,层层转租的行为普遍存在。“拆违前期清退过程中,二房东曾与其租户签订过搬离协议,但在实际履行的过程中,三房东、四房东又是漫天要价,拒不搬离。”张民告诉记者,综合整治工作组中,公安、消防、城管、市场监管等各部门每天两次集中上门告知,主动约谈“钉子户”晓以利害,采取清退一户、破拆一户,最终将所有的租户全部清退。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是为了给周围百姓创造出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普陀区商务委主任李锐告诉记者,在所有违法建筑拆除后,这里预计将建成以绿化、休闲、商务为主的宜居空间。
“大联动+”思维推进拆违
去年上海启动了九个区县11个地块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宝山、闵行、奉贤、嘉定、崇明、浦东、金山已完成上述整治任务,松江、青浦计划今年上半年内完成。第二批治理区块包含17个具有代表性的市级区块以及240个区级重点推进区块,今年年底前均计划完成。
以“大联动+”思维推进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和违法居住等“五违”整治,作为拆违工作的“排头兵”,闵行区今年将完成1000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截至5月26日,全区已拆除违法建筑达871.9万平方米,其中存量违法建筑达869.6万平方米,占到全年总量的85.53%。
但即便是有着这样一份“拿得出手”的拆违成绩,作为一线执法人员的闵行区城管执法局的李岗还是深切地感受到,拆违工作并不轻松。“一般拆违程序过长,如小区内的违法搭建拆除,推进的速度比较缓慢、难度也比较大,而对于在建违法建筑拆除,又需要更多的支撑。”
就在今年4月,闵行区法院专门出台了司法建议,这份司法建议意味着,对已建违法建筑从调查取证、责令改正、限期拆除等,一直到责令拆除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只要前期的一系列规定性动作相关部门实施到位,即使当事人上诉到法院,法院也将基本不予受理。
李岗同时也谈到,闵行区地处城郊接合区域,部分街道存在农村集体土地,然而,按照相关法规,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执法权属于街镇人民政府,因此,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拆违工作,城管执法又面临着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问题。“还有包括在建违法建筑,夜间、节假日期间不能强制执法,以及居民举报的居民楼天井私自搭建,如果没有公安的配合,执法人员强制执法也比较难等情况,虽然在这其中我们城管执法队员也发挥了比较大的主观能动性,但毕竟涉及一定的法律风险。”
市住建委主任顾金山表示,拆违工作不仅仅与行政强制法相关,还与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有关。目前“块属、块管、块用”的“两张皮”现象仍然制约了执法效能的充分发挥,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新的推诿扯皮。顾金山建议,今后在市人大修改相关法规、市政府修改相关规章的时候,能够将本市违法建筑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予以法制化,使得拆违工作在法律保障上更有力。
完善源头管控等机制
我们到底有多少违建要拆除,工作又如何部署? 面对这样的疑问,市住建委更新了普查办法,将普查范围从违法建筑修正为无证建筑,明确了属地负责、条块联动的工作责任,落实了市、区县、街镇三级核查、分层问责的工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市无证建筑普查数据库。
在数据库的帮助下,无证建筑的体量、位置越发清晰。市住建委用一组详实的数据,勾勒了一幅上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蓝图”:三年内消除用于出租牟利的违法建筑、五年内消除用于无证经营的违法建筑。
顾金山表示,在今年预计完成2000万平方米的综合整治中,已经完成的有1515万平方米。今后将继续利用好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减量化、旧区改造等政策,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地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争取四年内完成全市1.2亿平方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后续规划建设和长效管理。
“尽管今年的拆违工作卓有成效,但仍有问题存在。”顾金山坦言,“一方面,区域间的拆违工作还不太平衡,有些区域脏乱差的问题还很严重,后续还得循序渐进地推进;另一方面,目前的工作成效可能与老百姓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于历史问题还得梳理清楚,尽最大努力去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