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的前世今生 为何白雪公主有中国元素?
图为克勒门沙龙现场。
新华网上海7月6日电(李硕)今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旅游度假区的盛大开幕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这并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在中国上海引发如此轰动效果,迪士尼和上海的缘分其实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由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主办的克勒门沙龙最新一期于7月5日在贵都剧院举办,本期题目为“前世今生上海迪士尼”。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著名配音演员曹雷等嘉宾出席沙龙,并向大家讲述了迪士尼与老上海的故事,上海艺术人文频道主持人阎华主持沙龙。
漫画《白雪公主的八仙过海》,《申报》1938年
白雪公主的形象可能是以中国女孩为原型
早在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卡通形象第一次来到上海就掀起了“迪士尼热”,迪士尼卡通人物在沪上各类报刊杂志中频频现身,而“华特·迪士尼”也成为大家争相报道的成功人士。1938年6月2日,迪士尼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美国面世半年之后就登陆上海的电影院,一时间人们蜂拥而至一睹其风采,这部动画电影成为最卖座电影,一举拿下了上海当年的票房冠军。
杨锡冶
“大家想想迪士尼的白雪公主是一个黑色短发的女孩子,长相也酷似中国人,这是有原因的”,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介绍说,杨锡冶是我国动画界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曾到美国留学,在那里结识了华特迪士尼,并加入了迪士尼公司。除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以外,还有《小飞象》、《幻想曲》等迪士尼早期优秀作品都是由杨锡冶带领一批画师共同绘制的,这就不难理解白雪公主身上的为何有一些中国元素了。
图为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左)、著名配音演员曹雷(右)。
大陆的观众听到“辛巴”的台湾腔总是忍不住笑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美电影开始恢复沟通交流。当时在中国内地第一部正式上映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是《狮子王》。此前,迪士尼公司一直与台湾进行译制方面的沟通,而台湾话与普通话很相近,因此,说着台湾腔的辛巴就这样进入了大陆。令迪士尼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带着闽南话的台湾腔在内地放映起到了反效果,很多并不好笑的情节,观众反而哈哈大笑。为此,迪士尼决定与内地译制方面合作,他们当时选中的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
“迪士尼制作动画片是先找一批演员来演绎剧本录下声音,让画师们在旁边速写演员们的表情。所以迪士尼动画的表情、口型和声音都能够对的上。而我们是来配音他们的完成片,想要对上口型难度比较大。”著名配音演员曹雷介绍说,当时为了提供最合适角色的配音,每一个角色都让多个配音演员来试音,编好编号给迪士尼,译制片厂的配音演员不够,当时还请了电视台的播音员。其中,《玩具总动员1》是上海电影制片厂配音的第一部上映迪士尼动画电影,也是大陆第一次配音迪士尼影片,上映之后获得了各方好评。
历经80余年,迪士尼“旋风”再次光席卷了上海滩。迪士尼虽是舶来品,但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久弥新,它早已融入了上海的文化,成为上海时尚潮流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