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邀“数据极客”补安全短板

2016-07-13信息快讯网

上海政府部门和一些涉及公共安全的企事业单位昨天宣布,将从自己掌握的关键数据集里,拿出超过2000G的数据,开放给全球的创新者,邀请他们运用智慧,帮上海补上“城市安全”短板。

这是上海为推动开放式创新、完善社会治理迈出的最新一步。某种意义上,昨天启动的这项名为SODA(即“上海开放数据应用”的英文缩略语)的赛事,就像一个由政府提供“原材料”,由全球的“科技大厨”参与的一场烹饪比赛。它不仅能为城市留下有益的技术方案,更可以发掘出大数据应用人才,吸引相关投资基金和产业龙头汇聚,一起构筑上海的大数据创新生态。

上海是国内大数据发展的领先地区,同时也是政府数据开放的领先地区。通过政府数据门户网站 (www.datashanghai.gov.cn),上海已经有900多项数据集对外开放,供社会利用。但与世界上其他领先国家相比,上海在数据开放的深度和主动性方面仍有差距。公共数据一旦开放,外界能不能用好,管理制度如何适配,信息安全能不能有保证,这些问题仍让一些部门和企业心存顾虑。

因此,当去年第一届SODA比赛启动时,组委会和市经信委选择了在一个风险相对较低的大数据细分领域“命题”——交通大数据。虽然领域很狭窄,但在几周之内,SODA居然吸引到超过2000名“数据极客”参与,他们拿出的方案,让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直呼“大开眼界”。而且,去年SODA大赛上开放的1000G数据虽然都是国内首次公开,但却没有引发什么风险。

正因为看到了去年的成功,今年,上海有更多政府部门抛开顾虑,以一种更透明、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者。

昨天,参与第二届SODA大赛的市安监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对“数据极客”抱有很高期待,比如如果能利用好危化品从生产、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数据,并将其融会贯通,或许就能及时发现、排除类似天津港爆炸案涉事企业违规高密度堆放危化品的风险。为此,市安监局这次公开了全市危化品仓储企业的经营许可证。为了在信息安全方面确保万无一失,所有仓储企业的位置数据都在公开前被抹去了,但这种加工并不会妨碍“数据极客”利用其有效内容。

这也是安监部门首次开放此类关键数据。总体上,今年SODA大赛为“数据极客”们提供的“原材料”,不仅数据量是去年的两倍,数据的类型更是接近30种,远多于去年的10种,其中绝大部分是上海、乃至国内历史上首次对外公开。比如,派出所出警数据、餐饮企业处罚数据、土方车GPS数据等。组织者表示,和第一届SODA相比,今年的数据供给更加充分、多元,涉及领域包括信息安全、社会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等。

中国电信号百信息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钮钢说,如果能用好电信数据,应该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或是其他网络欺诈,比如一个只拨出而不接听的电话,很有可能被用来诈骗;基于这种思路,电信和公安都希望吸引更多大数据创新者,开发出更有洞察力的“诈骗识别模型”。作为国内智慧商圈建设的龙头企业之一,汇纳科技的杨进参说,如果将他们掌握的商户实时客流数据,与天气、交通、大型活动组织等数据融合,应该可以形成更好的大客流预案。这两家企业,这次都将核心运营数据进行了公开。

很难精确预判2000G的数据究竟能提供为上海的城市安全增添多少重保障,因为SODA以及开放式创新,其本意就是激发一场出人意料的头脑风暴。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SODA评委郑磊表示,未来五个月,他期待能不断看到令自己惊讶的作品。

报首席记者 张懿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