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东岸正在崛起文化新枢纽

2016-08-02信息快讯网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在黄浦江以东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设施。图为陆家嘴夜景俯瞰。本报通讯员张琐庆摄

上海图书馆东馆将于8月确定设计方案,明年开工;上海博物馆东馆和上海大歌剧院正在征集设计方案;上海轻音乐团今年11月将迁往陆家嘴……“十三五”期间,黄浦江以东,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设施将陆续亮相连点成片,一批市级文艺院团也将入驻浦东开始新的创作历程。

更加完善的设施,更注重用户体验的文化产品,更丰富的文艺演出和展览,浦东的文化新枢纽正在崛起,人文大棋正在布子。经济上步入“二次创业”的浦东,也期待“文化东进”带来竞争力的提升。

跨越式发展:文化设施、市级院团、艺术街区在浦东集合

提到浦东,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陆家嘴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然而,浦东一些区域文化设施却跟不上需求。比如,在张江上班的白领,下班后去浦西安福路看场话剧,路上要花1个多小时。“十三五”期间,“跨江东进”战略的实施,类似的问题将得到解决———随着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文化东进”序曲的奏响,浦东将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设施,逐步形成城市文化空间发展的新格局。

即将迁往陆家嘴的上海轻音乐团,将是入驻浦东的首家国有市级文艺院团。东迁后,上海轻音乐团的场地面积将从原来的330平方米扩张至约1200平方米,主要用于乐团的排练和音乐录制。“‘入驻浦东’并非单纯的空间转移,而是要对所在区域的文化氛围营造有所作为。”

团长褚保杰说,“轻”是乐团最大的优势,“我们将发挥轻音乐团的‘可拆分模式’,根据不同文化需求创造全新的演出,进得了大剧院也上得了办公楼,既能为家庭带去‘亲子音乐’,也能演绎动漫卡通音乐,还能唱老歌。未来,我们面对的观众可能上到80岁,下到3岁。”

“文化东进”远不止一家乐团的搬迁。未来几年,伴随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重大文化设施落户浦东世纪公园周边,结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现有文化设施,浦东花木地区将成为文化新枢纽。而上海大歌剧院也将选址浦东后滩地区,发挥后世博效应,打造上海“沿江沿河”文化新地标。与此同时,依托城市更新计划,浦东将在商务楼宇、街道社区、滨江地区、码头老厂房和边角空地筹建小型专业博物馆、艺术画廊、大师工作室、文化体验中心、电影院、小剧场和文学咖啡馆,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艺术街区”。

注重用户体验:文化新地标将成为大众书房和学习中心

有了良好的硬件,软件能否跟上?据透露,上图东馆目标定位为“第三代图书馆”。“第一代图书馆主要功能是藏书,像旧上海市立图书馆,书库在当中,阅览室在周围,读者与资料是分开的;第二代注重开架阅览,如当下的上海图书馆,有100多万册开架图书,读者与资料是接近的,更适合个别阅读;第三代则将不再局限在书本,而是以交流、共享为中心理念。”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告诉记者,上图东馆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书库面积只占5000平方米,大量空间留给读者活动,更加强调人与人、人与书之间的交流。“在这里,既能获得各种类型的知识,又能开展小型的研讨,还能体验和使用谷歌眼镜、VR、AR等各种新潮学习工具。”吴建中说,未来的上图东馆,将打造成为大众的书房、客厅、工作室。

与上图东馆同处浦东花木区域的上博东馆正处于国际招投标阶段。该馆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将构建以中国古代文化主题为核心的展陈体系,融合多个艺术门类,突出书画、工艺藏品优势,与现有场馆以青铜、陶瓷为重点的中国古代艺术专题陈列相互呼应。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说,上博东馆将打破以文物材质分类设展的传统,更加强调故事讲述,比如开设以江南地区文化和艺术为主题的文物特色展,一个展览中可能囊括多种材质的文物。而在功能设置上,上博东馆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由于场馆面积的限制,上海博物馆目前只有3个临展厅,档期经常排得满满当当,许多看家宝贝没有机会展示。上博东馆建成后将设置珍宝馆,届时包括 《高逸图》 在内的一批上博等级最高的文物将与公众见面。在现有的上博观众群中,青少年的比例不算高,运用数字化和互动体验等手段将博物馆营造成充满艺术情趣和创新魅力的学习中心,是上博正在思考的一个命题。上博东馆计划设立一个“探索宫”,这是专门针对青少年博物馆体验的常设空间,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里面有实物、有场景,通过体验和互动探索人文世界的奥秘。

■本报记者 李婷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