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火爆网络:帮你与死神赛跑的医生只是普通人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如今,一部叫《人间世》的医疗纪录片因带我们直面了死亡而红遍网络,在豆瓣上也被刷到了逆天的9.7分。
意外到来时医学的无力回天,临终关怀前的平静与挣扎,器官移植中的纠结和无奈,绝症来袭时的绝望和奋斗,都在十集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近日,“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人间世》中涉及的医院和相关人员,听听他们怎么说。
让患者了解医生:因摒弃“造神”套路被网民赞誉
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这几乎是医疗纪录片惯用的“套路”。就如同面对死神时,手无寸铁的医生能百发百中、从不失败,轻易就关上了那扇通向死亡的大门。而《人间世》不同,它在第一集就直面了手术中的“不完美”:我们努力了,我们尽力了,但我们失败了。
在第一集中,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接诊了马凡综合征患者、27岁的王斌。这种先天性疾病,被称为“死神代名词”,患者的主动脉随时会撕裂,因大出血死亡。要救他,就得把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人工血管,这样做等于“半个人要剖开”。赵强接下了手术,可惜的是术后第二天,王斌出现急性肾衰竭,没挺过来。
而我国的一些医疗影视剧中,并未真实地反映医护人员的工作与生活。“医生在手术室里唱歌,打情骂俏;在急诊室推着病人时和护士说笑话;穿着工作服在病房办公室穷聊,还随意吃东西。这些现象无论在哪家医院都是不允许的,而且发现以上现象后根据管理制度处罚相当重。”一位医生在看了一部收视率很高的医疗剧后这样说。
《人间世》正是摒弃了“套路”,描绘了医生内心的痛苦、生活的挣扎等真实的画面。有网友这样留言,“看多了太多‘完美’的医疗宣传,这样的角度更让人感动。失败也是医生和家属必须面对的,绕开这个话题谈医疗是不完整的。生命有痛,有你真好!”
有医生这样留言,“我们组织过成百上千次的抢救,我们成功过,我们也失败过。正是能体会这种切肤之痛,我们才能毅然决然地守护着心里的最后一亩田。医生是人,不是神。”
让医生了解患者:“患者给我们生命领悟”
8月3日,《人间世》摄制组来到医院,一个礼堂坐满了瑞金医院新进的员工,先于电视观众观看第九集《爱》,倾听摄制组和参与拍摄的医护人员的感受。这一集,也是在网络上把大家“虐哭”最多的一集。
主人公张丽君26岁,和丈夫韩诗俊结婚不到一年,怀着5个月身孕,却被查出癌症晚期。虽然会影响到治疗乃至危及生命,张丽君坚持要生下孩子。面临着自身疾病治疗的迫切需求和过早剖宫产会令孩子生存率降低的矛盾,患者、家属、医生都在艰难抉择。张丽君在怀孕7个月时剖腹产下了儿子“小笼包”,这个早产儿体重只有2斤多,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治疗,张丽君头发脱落了,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
今年2月27日,这对在镜头前也不断秀恩爱的夫妻赶赴美国,截至目前,主人公还坚强地活着。
“作为医生,任何一个治疗决定都关系到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当时的抉择十分纠结,最终成功剖腹产下宝宝也得益于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各学科的通力合作。”瑞金医院妇产科主任刘延回顾当时对这位特殊患者的救治过程说。
“这是一个值得记忆、值得留存的案例。”瑞金医院党委书记杨伟国和记者说,医学有很多的遗憾和无奈,虽然有局限,但是我们总是希望帮助她(患者)更多。“没有患者给我们的挑战和动力,不会有医学的进步;没有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执着,我们不会有与疾病战斗的勇气和信心;没有患者呈现给我们的人间世,我们不会有那些对于生命的领悟。”
杨伟国说,相比于第一集,第九集的内容换了一个角度,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了病人。“医务人员会经常收到患者的感谢,但我们更应该感恩患者。”
让所有人了解死亡:医患关系别让“对抗”代替“对话”
专家认为,发生医疗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对抗代替对话,在社会深刻变革、人们诉求日益多元的当下,只有寻求到医患沟通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和谐医患关系。
《人间世》的编导之一秦博说,自己曾听过一个故事: 电影艺术家夏衍临终之时,秘书说去叫医生,夏衍说,不是去“叫”,是去“请”。此后,他再也没有醒来。医生本身的职业崇高性,本应如此。
“我对医生群体的抱怨非常理解,都是人,谁能万事周全?但我特别想说的是,我更佩服那些在如此泥泞的现实里,心中也没有太多设防的医生,他们等不到环境变好的那一天,因为心里着急,一心只想着救人性命。我能想到的一个画面,就是这样的一群医生,闷头赶路,因为只顾着前方,一路泥泞,却顾不上甩一甩腿上的泥点子。”秦博说。
曾有人说过,我们每个人离死亡的距离都很近,只有两扇门的距离:一扇是父亲的离世,一扇是母亲的离世。打开了这两扇门,孩子就直面了死亡。而医生就是那个拉着我们的手,帮我们去和“死神”赛跑的人。
专家表示,很多时候激化医患矛盾的导火索,往往不是医生的玩忽职守,或家属的无理取闹,而是我们无法接受医学中的变数和风险。不少网民都认为,《人间世》是让我们知道,有时候我们必须接受,医生跑得可能比“死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