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性的医媒互动引导良性的医患关系

2016-08-19信息快讯网

王彤

核心观点

《人间世》的成功,除了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水准和出色工作外,也源自上海传媒界和医学界长期以来彼此理解、尊重、包容所换来的信任。媒体、医生、公众对医媒关系的建设都责无旁贷,因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受益者,不是哪一个方面,而是全社会。让我们用理性的医媒关系共同构建良性的医患关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我们眼里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吗? 世界那么大,人的一双眼睛哪能看得过来! 从某种角度讲,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大多是媒体在帮人们传播、报道、解读,或美好,或阴暗……媒体的立场已深刻地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立场。

要医患信任,首先要医媒信任

今天,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比较复杂,这其中,也有个别媒体缺乏职业操守,炒作甚至编造新闻的因素。曾几何时,“八毛门”“缝肛门”“右肾门”甚嚣尘上,“妖魔化医生”的文章屡见网络,不断冲击着国人的眼球,刺激着医者的神经,成为医患矛盾加剧、关系恶化的推手。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调查医学纪录片《人间世》开播。这部由上海电视台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历时两年、联合上海20多家医疗机构拍摄的片子,以真实呈现、深度解剖、理性思考、人文关怀的手法,还原本来,一扫笼罩在医患关系上的阴霾,滋润了无数医生和患者的心田,让人们看到了久违的人间真情,对重塑良好的医患关系增添了信心。它直面生死、直视问题、直击人心,戳中医患关系和社会的痛点,触碰到了每一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全社会对生命、医学和医患关系的关注,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开创了医学类传播报道的新模式。

《人间世》播出后,好评如潮,迅速成为“网红”:《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 报道,《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深度报道,每集的收看人次达数千万,豆瓣网评分9.8,《报》记者两篇报道在网上的阅读量都突破100万+,成为真正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一部力作!

谈及国内医患关系,笔者认为有两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一是温岭杀医案,震动高层,惊醒世人,一个无辜医生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社会痛定思痛,国内涉医舆情触底反弹,由此出现拐点,理性声音更多呈现;二是以《人间世》《急诊室故事》 等为代表的医学纪实节目的摄制,还原了医疗行业的生态,传递了医患间的正能量,促使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进行反思,加深了公众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的尊重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

《人间世》 现象给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带来了启迪:影响公众看世界的是媒体,影响公众科学认识、理性面对医学风险性、局限性的是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媒的良性互动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医患信任比黄金还要宝贵,要医患信任,首先要医媒信任。一段时间以来,医学界被个别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搞怕了,看到媒体退避三舍。《人间世》 的成功,除了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水准和出色工作外,也源自上海传媒界和医学界长期以来彼此理解、尊重、包容所换来的信任。只有医者敞开心扉,镜头才能充分呈现。

媒体医生公众当共建医媒关系

良好的医媒关系需要媒体、医生、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媒体具有引导作用。医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医生需要长时间、高成本的专业训练,医患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媒体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医学的高技术性和复杂性,引导社会的合理预期;可以提示公众,即使遇到医疗纠纷,也能通过第三方医调委和司法渠道理性解决,切不可诉之以伤医、医闹等极端方式;对医患纠纷的报道,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严谨慎重,不能为抢发新闻而丧失应有的客观、公正和尺度。

医生对构建医媒关系具有关键作用。医生由于医学专业训练和临床实践的因素,养成了办事说话内敛、有所保留的风格,哪怕受到公众、媒体的误解,也往往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愿意多理论。这种医患沟通上的被动,不利于医生形象和医患关系的维护。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医院、医生要改变思维定势,积极主动地向社会说明医学的纷繁复杂、救治的艰辛紧张,“拉下口罩,拿起话筒”,通过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等及时发声,用科学、专业和理性的力量增信释疑,引导涉医话题。医生还要乐于多做医学科普,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打破医学的神秘感。

公众在医媒关系中也极其重要。如果公众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与媒体素养,能够了解医学的风险、局限与无奈,即使有偏激的报道,也会理性看待。“洪荒少女”傅园慧的爆红提示我们,一个受众生成新闻的时代即将来临,社交媒体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一些公众科学素养、文明素养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鲜闻有伤医案发生。《人间世》在网络上热播后,我们看到了无数网民真切、温暖、质朴的评论、跟帖,留下了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这是网民理性与真情的表达,汇聚成网络空间强大的正能量。

媒体、医生、公众对医媒关系的建设都责无旁贷,因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受益者,不是哪一个方面,而是全社会。让我们用理性的医媒关系共同构建良性的医患关系。

“天亮之前,我会等待。”一部《人间世》,给了我们更多信心!

(作者为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