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红”的莎翁正遭遇最大敌人

2016-08-22信息快讯网

无人不晓莎士比亚,似乎又无人真正知晓莎士比亚。有人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碎片化阅读正在席卷全球。今年适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莎翁金句与心灵鸡汤也成了网上最热闹的内容之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似乎成了靠金句走红的网红作家。

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听一些受惠于莎士比亚的写作者谈谈莎翁,显得有趣而有意义。本届上海书展将国际文学周首场论坛题目定为“莎士比亚的遗产”。黄浦江畔,英国诗人肖恩·奥布莱恩,艾略特奖和普利策诗歌奖得主、美国诗人沙朗·奥兹等来自海内外的数十位作家、诗人和学者,坐在以冰块降温的古老建筑里,围绕着莎士比亚侃侃而谈,回溯莎翁在各自文学之路上留下的深浅痕迹。在这看似有些刻意的仪式感中,他们想提醒读者,莎翁作品的魅力恰恰在于对复杂性的描写,碎片化正是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大敌人。

要有品位就谈莎翁:各种文风的心灵鸡汤充斥四周

今年莎士比亚突然蹿红。在网上,各种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里,莎士比亚堪比网红,谈莎翁成了一些人社交时彰显品位的象征,一批类似心灵鸡汤的莎翁金句仿佛一夕之间出现了,替代了阅读原著,成为速读莎翁的捷径。诸如“莎士比亚作品里最狠的10句吐槽”“莎士比亚最著名的爱情名言金句”“听君一席话,句句戳人心,听莎士比亚教你做生意”等等专题冒了出来,并迅速地在年轻人中间转发走红。

如果你只知用“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一句来谈论莎士比亚,那你就严重落伍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以及著名的十四行诗等都被搜罗出来。有格言型莎士比亚:“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会闪光的不全是黄金”“适当的悲哀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有励志型莎士比亚:“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现在’两字”;还有鸳鸯蝴蝶派莎士比亚:“要和一个男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多了解他而不必太爱他;要和一个女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爱她,却别想要了解她”更有好事者罗列了所有的可以称得上名言金句的莎士比亚语录,这些类似心灵鸡汤的文字一数竟超过1000条。

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在中国。英国诗人肖恩·奥布莱恩在论坛上发言说,当然不可能抛开莎士比亚谈诗歌,但我们都知道,莎士比亚更重要的角色是戏剧家。他向我们呈现了精彩的世界,如今舞台上的戏剧台词基本都能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找到根源。他那海浪般的写作描述是史无前例的。然而,即使是在英国,也经常有学生问我说“今天,莎士比亚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私下里,奥布莱恩透露,英国的年轻一代也会认为莎士比亚剧作有一些不符合现代戏剧审美的特点,比如脱离性格的冗长独白、正面人物有失谦逊的自我赞扬等等。这对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的人们构成阅读障碍,但“如果连我们都不深读莎士比亚了,那么英国文化的联系与传承可能就要断了。”

拿起莎士比亚,是放下碎片最好的方式

凭借诗集《雄鹿的跳跃》先后获得英国T.S.艾略特诗歌奖和普利策诗歌奖,美国诗人莎朗·奥兹也出席了在黄浦江畔举行的论坛,她谈莎士比亚时充满感性,她说:“我的父母是工人,小时候家里也没有莎士比亚的书。当我14岁在书店中第一次看到莎士比亚的作品开始,他就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作者。读莎士比亚,让我体会到了文学具体意味着什么,我在他提供的文学盛宴享受着句法、韵律和词汇之美,除此之外,莎士比亚还告诉我们文学的魅力可以超越人性中的恐惧和害怕。”

莎士比亚的特点之一就是拒绝片面化,上海作家陈丹燕特别说到,莎翁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写出了人的复杂性、人处境的复杂性,这是文艺复兴精神,也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魅力,这种精神不是只言片语能够概括的。

采访中,戏剧人纷纷对莎士比亚的精神遗产正被碎片化的阅读消费表示出遗憾。戏剧导演徐昂表示,“碎片式”正是莎士比亚作品在当下遇到的最大敌人。互联网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善于杂耍”。我们习惯于蜻蜓点水般,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信息,越来越难聚精会神,越来越难忍受“静默”,一旦你开始静默,你会惊讶于自己心底的声音如此巨大,大到需要有人帮你解答或者帮你理清。这就是为什么在已经互联网化的今天,剧场居然还是可以满座的原因。因为在那两个小时里静默了,你清醒地沉醉着,也沉醉地清醒着。“拿起莎士比亚,正好是你放下‘碎片’的机会。”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