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推荐】“好看”丛书 真正“大师”

2016-08-29信息快讯网

 

“季羡林:国学大师斑斓人生书系”(全八册)

 

季羡林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版)

章迪思

好书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视觉与读图的时代,好书的定义应该是“好看”———既要有内容上的可读性,也要有形式上的观赏性。体现在装帧与设计上,即要符合书本的内容载体与受众预期。

“季羡林:国学大师斑斓人生书系”就是这样一套好看的书。全书分八册,以灰黄、青葱、银红、金黄、红黑、黛蓝、绛紫、米白八种色系命名。这八种颜色不仅表现了季羡林人生的各个阶段,并与当时社会变迁相联系,同时在装帧上也一一对应。以此组成一个完整的色系,将季羡林的百年人生用富有视觉效果的色彩展示在读者面前。

本套书系完整收录了季羡林的自传、回忆录、游记、随笔等创作,呈现了这位国学大师跌宕起伏的一生。丛书从记述童年的 《我的灰黄时代》开启。童年理应是梦幻的玫瑰色,为何是灰黄的?季羡林在《我的童年》 一文中这样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这片灰黄缘起于贫穷的家境,也出自年幼离家、寄人篱下的孤寂。“贫困、单调、死板、固执,是我当时生活的写照。”但十来岁少年的生活终是热闹的,季羡林以生动的笔法描写了幼时逃学看闲书、看庙会、看杀猪,种种自得其乐的消遣。因为个性奔放爱自由,他参与反抗威权的老师,面对欺负自己的高大同学也绝不示弱。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季羡林狷介耿直的性格贯穿了一生,是他重要人生选择的备注,也是日后遭遇不公的伏笔。

季羡林出生于清末民初,经历了封建王朝的倒台,民国政府的建立。此后军阀混战,家国沦陷,赤县神州,群魔乱舞。在留德期间,又适逢希特勒上台,二战结束后辗转回国,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然而好景不长,一场又一场的运动纷至沓来,季羡林疲于应付,最终在“文革”中被打倒。如此丰富复杂的经历,使季羡林成为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的见证人。

而季羡林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环境,都能安放下一张书桌读书做学问。在一场场运动,一次次会议的间隙,他努力撰写学术论文;在打为右派、贬为门房时,仍然想办法每天以抄小纸条的方法偷偷做研究,并且终于完成了长篇巨著《罗摩衍那》的翻译。

季羡林作为知识分子的品格与良心,在写作与出版“文革”回忆录《牛棚杂忆》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序中,季羡林阐述了他写作此书的动机,不是为了秋后算账或者打击报复,而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民族的反思。在“文革”中季羡林曾因仗义执言而被残酷镇压,甚至差点赔上一条命。然而他却从不后悔,并说:“如果我身上还有点什么值得称扬的东西的话,那就是这一点犟劲。不管我身上有多少毛病,有这点犟劲,就颇值得自慰了,我这一生也就算是没有白生了。”是良心与道义驱使着他走过漫漫长夜,终于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

“文革”结束后,社会各界百废待兴,季羡林也终于走到了人生大红大紫的巅峰。但他并没有因此自得自满,仍然坚持不断学习,甚至在九十岁高龄还开列出了研究计划。而他也并没有固步自封,仍然热切地关注着天下大事、社会时弊。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以及在困厄中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品格,使得季羡林无愧为“国学大师”的名号。在这个名号浮夸、大师满天飞的时代,季羡林或许是最后真正的大师了吧。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