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G20峰会主场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浓郁中国风清新江南味
报驻浙记者 蒋萍
G20火了杭州,作为峰会主场馆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亦受到世人瞩目。记者今天探访位于萧山区钱江世纪城核心区域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深为其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和清新的江南风味所折服。
匠心巧运中国文化元素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主体建筑由地上5层和地下2层组成,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会展类单体建筑。它是专为峰会建设的场馆吗? 回答是NO,它只是对原会议功能进行了拓展和改造。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设计特别体现了‘礼、合、仁’3个主题。”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负责人、萧山钱江世纪城管委会副主任周建民说,整个项目以“气宇轩昂”为理念,根据各个空间的使用功能需求,将玉、瓷、丝绸、纱灯、木雕等饱含中国文化元素和江南特色的因子融入到设计中。
二楼迎宾区以“礼”为主题,通过入口廊道、迎宾大厅、接见大厅这3个部分形成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体系,以柱廊为延续,形成较强且连续的迎宾序列,寓意延续千年的“好客之道”。
接见大厅里,能找到不少中国元素,比如四坡屋顶,两侧八根高大的立柱上,也装饰了窗棂图案,尽显江南特色。
会议区以“合”为主题。四楼主会场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边长45米的方正空间,中间巨大的圆桌,直径达30多米,体现“天圆地方”的朴素哲学观。四个角上,每个角都有两根柱子架着一根梁,四梁八柱寓意四平八稳。4个巨大的“廿”字也呼应“廿国共宇”的主题,顶部很是雅致写意。三层淡蓝色绢灯,点缀着梅花和桂花图案,分别代表着中国风骨和杭州风韵;外环一圈青花瓷色调的薄膜灯,朵朵相环;再往外,108个“流线型紫铜连心斗拱”巧妙地呈三阶跌落,每阶36拱,首尾相扣,代表着团结联动的强大力量。
墙面为江南镂空花窗设计,花窗背面进行了吸音功能处理。与花窗连接的,则是“中华二十景”的木雕。
午宴厅为直径60米的球形建筑,突出“仁”的主题。穹顶正中为星空景象,中环为自然光照亮室内空间,外环为五圈闭合叠加的水墨山水长卷。这个厅最巧妙的设计,是周边的12根风柱。“本来是很功能性的风柱,我们用中国如意元素做了装饰,每根风柱后有两翼屏风,包上布艺,共24块,恰好用24节气图案装饰。与风柱起到结构相互支撑,同时有遮阳与吸音功能。”周建民介绍。
杭州美景凭空现
走上屋顶,眼前一亮,凭空出现的一座江南园林令人喜出望外。
“这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全、中国特色最浓、生态环境最优的屋顶花园,面积达6.2万平方米。”介绍声适时而起。仔细看去,却觉景致颇有熟悉之感。原来,这里呈现的都是袖珍版的西湖景观,我心相印亭、花港观鱼、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等,白墙、檐廊、拱桥、竹林、各类苗木,尽显江南园林特色。真正体现了“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的设计理念。
屋顶花园还充分体现了环保精神。整个屋顶花园的景观水源,来自博览中心屋面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完全不用一滴自来水就可以浇灌整片花园。坐在其中,近赏精致美景,远眺钱塘风光,极尽惬意。
“萧山速度”保证峰会建设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土方开挖总量约220万立方米,总用钢量达14.5万吨,相当于3.5个北京“鸟巢”。
“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数十万平方米的改造和装饰工作,在当时看起来真的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钱江世纪城有关负责人讲述起任务背后的点滴时仍无限感慨。据悉,为了确保主会场准时投入使用,钱江世纪城管委会明确了“时间表”,实行“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效率”的“节点式”管理机制,挂图作战。从任务伊始,每一位世纪城建设的参与者就将工作模式调成了“5+2”、“白加黑”。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项目经理张晓勇说,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工程项目团队实现了全国第三大单体工程、全国最大的空中花园、最复杂的钢结构施工等一系列建筑奇迹,而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有8000多名工人的辛勤付出。
今年4月,全面完成主场馆装修交付运营;5月底,主场馆完成改建工程和设备联调联试;6月,完成第一次演练,场馆准备基本就绪。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如期投入使用。
据悉。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在承担完G20杭州峰会主场馆的使命后,将移交给专业机构运营,成为杭州会展场馆的新地标,将为杭州会展行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报杭州9月1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