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茶话】“文学之都”都柏林

2016-09-12信息快讯网

 

都柏林作家博物馆

 

 

都柏林街头的乔伊斯胸像

■高秋福

为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4年起先后评定世界上二十个城市为“文学之都”。评定的标准,除文学传统之外,主要着眼一个城市文学发展的整体情况,包括文学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文学作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翻译和出版本国各民族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的情况,为促进本国和外国文学艺术交流所采取的措施。评定的结果引发不同程度的争议,主要是有些获得“文学之都”命名的城市“有失水准”。但是,对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人们都异口同声表示赞同。这令人不禁要问,都柏林何以成为毫无争议的世界“文学之都”?

都柏林城市不大,人口只有一百二十万,但高科技企业林立,有“欧洲硅谷”之称。可是,徜徉在鹅卵石铺路的街巷,所见尽是与文学名著有关的商号,知名作家纪念馆舍和雕像,各种文学活动的通告,戏剧演出的海报……浓郁的文学气息立时令人感到,这确实是一座世界上少见的文学城市。

深入认识这座文学之城,当从都柏林作家博物馆开始。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偏北的帕内尔广场一座十八世纪乔治亚风格的大楼内。展室只有两间,空间极为狭小,但展示的却是爱尔兰上千年的文学发展历史。十七世纪以前,爱尔兰文学主要是作为爱尔兰人一支的凯尔特人的盖尔语文学。十七世纪中叶,英国侵占爱尔兰,英语文学迅速发展,占据爱尔兰文坛统治地位。这座博物馆展示的,主要是爱尔兰英语文学的发展情况。通过图书、手稿、信函、肖像、图片等文物,还有鹅毛笔、打字机、写字台、钢琴、眼镜等作家个人用品,将爱尔兰近三百年的文学发展历程生动展现出来。开启这段文学史之先河者,是以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闻名于世的十八世纪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继其而来的,是诗人兼小说家奥利佛·哥尔德斯密斯、政治家兼散文家爱德蒙·伯克、剧作家布林斯利·谢里丹和诗人托马斯·穆尔。他们本来都是爱尔兰人,但由于爱尔兰长期处于英国统治之下,他们长期也被称为英国作家。博物馆的展示前言强调,这种“被扭曲的历史”现在应矫正过来。前言同时揭示,这些作家大多出生在都柏林,在都柏林受教育,都柏林是爱尔兰文学的“天然摇篮”。

博物馆的展示还表明,爱尔兰虽是一小岛之邦,但却不乏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作家。其中,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有四位。威廉姆·叶芝1865年出生在都柏林一个画师之家,青年时期参加争取民族自治斗争。他从爱尔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激烈的人民斗争中汲取素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现实主义内容和象征主义形式的诗歌和戏剧作品。1923年,他因“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人。两年后,剧作家萧伯纳又获得此奖。萧伯纳出生在都柏林一个小公务员之家。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英国度过,但他心念祖国,总是以爱尔兰作家自居。他创作的数量众多的剧本,为欧洲戏剧事业的振兴作出巨大贡献。另一位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出生在都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后移居法国巴黎,主要用法文写作。他先是写小说和诗歌,后转向戏剧创作。他的《等待戈多》等剧本,开创荒诞派戏剧之先河。1969年,他因为“以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近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诗人谢默斯·希尼。他虽然并非出生在都柏林,却长期在都柏林写作。1966年,他以诗集《一个自然主义者的死亡》一举成名,以后又发表多部诗集,主要表现乡间的劳动生活,赞颂劳动人民的辛劳。由于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族背景和地方特色,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另有两位出生在都柏林的爱尔兰作家,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开创不同文学流派之先河,影响非常之大。奥斯卡·王尔德开始在都柏林进行文学活动,后来流寓伦敦和巴黎。他追求“至美至善”,以一系列小说和戏剧作品开启唯美主义文学之端。詹姆斯·乔伊斯开始也是在都柏林进行文学创作活动,后来移居欧洲大陆。他的小说《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描写都柏林下层人的琐碎平庸的生活,表现西方社会市民的孤独与绝望。这些作品写作手法新颖别致,成为影响深远的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之作”,他也被誉为欧美现代派文学巨匠。一个小城竟能孕育和培养出如此众多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作家,在世界上极为鲜见。有评论认为,仅凭这几位作家,都柏林就可毫无愧色地登上“文学之都”的雅座。

近些年,获得国际文学奖的都柏林作家和诗人不断增加,总计有二十几位。其中,伊利斯·默多克等四人先后获得世界英语文学最高奖布克奖。作家卡勒姆·麦卡恩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国际伊姆派克都柏林文学奖。还有一些作家在欧洲大陆获奖。随着获奖作家人数的增多,爱尔兰的文学作品被译介到外国的数量也大增,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都柏林文学资源丰厚,保护和展示这些资源的机构和场所也很多。都柏林作家博物馆的隔壁是爱尔兰作家中心、爱尔兰作家协会、爱尔兰剧作家协会、爱尔兰儿童图书信托基金会和爱尔兰翻译家协会。在爱尔兰国家图书馆内,有半永久性的“叶芝生平和作品展览”。他曾居住的梅里昂广场附近的房舍,则辟为他的故居纪念馆。此外,都柏林还设立有叶芝纪念大厦和叶芝学会,专门推介他的作品,组织与他有关的各种文学活动。萧伯纳在都柏林的时间不长,但他在辛格大街上的故居仍保存下来,辟为纪念馆。乔伊斯在都柏林的纪念地则有多处。乔治北大街的一幢大楼里开设有乔伊斯中心,是收集这位作家资料、研究其作品和组织与他相关各种活动的专门机构。在都柏林南部小镇桑迪考夫海滨,有一座圆形炮塔,原为防御法国入侵修建,乔伊斯年轻时曾在那里小住几日。现在,这座碉堡辟为他的纪念馆,经常有他的粉丝和研究者前来参观。与这座气派的炮塔不同,在都柏林东郊海边的工人聚居区,有一座非常简陋的平房,是二十世纪著名剧作家肖恩·奥凯西的故居,现在作为这位工人出身的作家的纪念馆保存下来。都柏林街头到处是酒吧和咖啡馆,而今也成为一些著名作家的纪念地。一个叫文思的简陋小酒馆,据说曾是王尔德、贝克特等人经常光顾的地方。现在,酒台上摆着他们的玻璃雕像,任何来这里喝酒的人都要举杯先向他们致意。豪华的都柏林皇家酒店,则仿照伦敦的西敏寺设有一个诗人角,将绘制有诗人肖像的酒瓶子摆成一个圣坛,供顾客瞻仰。在同样豪华的谢尔本酒店,叶芝当年曾租住一个房间,邀请朋友前来朗诵诗作。现在,这个房间保留下来,成为骚人墨客作品的朗诵室。乔伊斯作品中提到不少都柏林的饭店和酒吧,这些地方而今都成为他的粉丝们的晋谒之地。萧伯纳终生戒酒,从未去过都柏林的任何酒馆,但是,据说有几十家酒馆竖起他的肖像。这种种做法自然有商业考虑,但也是对作家尊重与敬仰的一种表示。

作家在都柏林受到广泛尊重,还表现在街头、广场和公园为他们竖有很多雕像。过去,都柏林的雕像主要是为王公贵族和各种政治人物竖立。而随着政情的变化,那些雕像有的拆除,有的搬迁,取而代之的则是作家的雕像。在三一学院大门口,矗立着校友哥尔德斯密斯和伯克的高大雕像,学院以培养出这样杰出的人物而骄傲。在离学院只有一箭之地的梅里昂公园,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王尔德雕像。他身着鲜亮的大翻领绿上装,手戴钻戒,拱着膝头,懒洋洋地躺在一块大圆石头上。他为人放荡不羁,但经常口吐珠玑。他的“经验是每个人为其所犯错误的题名”等富含哲理的名句,镌刻在街头的石碑上。雕像最多的当属乔伊斯。这位言行怪异的作家生前为教会、政府和上流社会所不齿,但都柏林人喜欢他。在他所说的“可爱而肮脏的都柏林”的圣斯蒂芬绿地上,竖有他的半身像。在厄尔北大街和奥康奈尔大街交汇处,竖立着他的一座全身像。他头戴软呢帽,手扶绅士杖,乜斜着两眼,好像在讥诮人世。离这座雕像不远,竖有他在小说《为芬尼根守灵》中描写的都柏林女孩安娜·莉维亚的雕像。她站立在流经都柏林的利菲河畔,正在梳洗那一头美丽的秀发。都柏林人喜爱她,把她奉为这条母亲河的象征。

从利菲河出发,每天都组织有各种文学旅游活动。从西向东流淌的利菲河上,修建有三座以作家命名的大桥。其中,乔伊斯大桥有高高的尖塔,显得十分宏伟。贝克特大桥像一把巨大的竖琴,弯弯的琴弦在海风中好像在鸣唱。奥凯西大桥位于作家早年居住的码头旁边,宽大而壮观。参观完这些大桥,登上游艇,穿行在清爽的河水之上,导游指点岸畔的风景,有讲述不尽的都柏林文学掌故轶事。完成利菲河文学游之后,如雅兴未尽,还可以继续作地面文学游,参观作家故居和雕像,或者搭乘长途汽车作“文学宝库寻访游”,到都柏林以外的地方参观作家的庄园或休闲地,了解他们的多面人生。

我到访都柏林时恰逢那里举办诗歌节,来自英国、美国、南非等地的诗人,同当地诗人一起,或介绍本国的诗歌情况,或研讨互通的诗艺,或举办诗歌朗诵会。据介绍,都柏林的文学节庆终年不断,计有文学图书节、儿童读物节、作家活动节、电影节、戏剧节、街头演出节等十四五种。另外,都柏林还有两个独特的文学节庆:一是“全城一书节”,即在规定的节庆期间,全城人同读一本小说或诗集,边阅读边通过集会或媒体进行讨论,交流心得,共同提高文学鉴赏力;二是每年的“布卢姆日”。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描写以兜揽广告为业的利奥波德·布卢姆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的经历和心理活动,反映都柏林普通人的善良、平庸和无聊。布卢姆现已成为都柏林无人不知的文学典型人物,6月16日这一天被定为都柏林的“布卢姆日”。在这一天,全城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向作者的雕像献花,携家人入住小说提到的酒店,约上三五知己到小说提到的酒吧小酌,甚或发动成千上万人扮成作品中的人物招摇过市,尽情表达对“民族文学骄子”乔伊斯的怀念和崇敬。

都柏林乃至整个爱尔兰文学的发展,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都柏林一直是爱尔兰文化和教育事业的中心,这里所有的学校都重视文学人才的培养,不少学校还开设有文学写作课程。图书馆、博物馆、展览厅、画廊乃至教堂,也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为鼓励作家进行创作,政府规定免征稿酬税。政府还通过民间性的艺术委员会于1981年创立一个资助机构,专门为生活困难的作家提供长达五年的年金,以保障他们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同时,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都柏林还设立诸多文学艺术奖,举办一系列文学艺术活动,吸引青年人参加。当代爱尔兰小说家安妮·恩莱特曾说:“在别的城市,聪明人会外出赚钱。而在都柏林,聪明人则留在家里写作。”

都柏林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作家,这些作家使都柏林文采飞扬,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之都”。难怪乔伊斯曾表示:“我死时,将把都柏林书写在我的心上。”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