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球大师赛启幕,吴迪终结七年“一轮游”

2016-10-12信息快讯网

命运有时总爱开玩笑。上周末,在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抽签结果揭晓后,望着签表上的首轮对手、赛会16号种子帕布罗·奎瓦斯,吴迪曾略带沮丧地感慨“这不是自己的舞台”。彼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抽中资格赛选手米沙·兹维列夫的张择才是中国选手中真正有望突破职业生涯瓶颈的那一位。

然而,故事最终却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结局。面对今年蹿升势头凶猛的乌拉圭人,两度错失发球胜赛局的吴迪在末局“抢七”战中表现沉稳,以6比3、4比6以及7比6(2)险胜晋级。而晚赛一天的张择却将内心背负的沉重压力尽数写在了比赛中的一举一动之上,既无力应对兹维列夫回球时频繁的变线,也无法在自己的发球局中制造威胁,仅仅耗时56分钟,就以1比6、2比6败下阵来。

随着公茂鑫/张择这对双打组合昨天的出局,吴迪成了本届上海大师赛中仅存的中国“独苗”,今日对阵法国人吉勒·西蒙的他将为职业生涯的新目标而奋斗。“这层窗户纸捅得还是有点小,”三天前那场惊险的鏖战后,吴迪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这句总结,也正反映了中国男网如今的处境。

环境更好,使命也更沉重

纵观上海大师赛的七年历史,如今已成为“中国一哥”的吴迪并非首位晋级次轮的本土选手,曾少昡、柏衍和王楚涵都曾实现过这一目标。其中,一路从资格赛杀出的王楚涵,战胜的还是当时世界排名第15位的法比奥·弗格尼尼。

与远离体制“单飞”的柏衍或是前些年的自己相比,如今的吴迪与张择有着更理想的生存环境,网管中心与地方队每年各逾40万元的补贴已足以使其聘请高水平外教及出国参赛,参赛奖金不需上缴的激励机制也足够成为中国男网中生代们前行的动力。只不过,与经费一同上涨的,自然还有肩头的责任与内心的压力。

在与奎瓦斯一役后,吴迪的情绪平静得令人意外。“对我来说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但确实卸下了包袱,”在这位曾经被李娜贴上“懒惰”标签的球员口中,更多地反而是对过往的反思与追悔,“这些年,我的进步太小。”确实,对于网球选手而言,七年的等待太过漫长,留给中生代们兑现潜力的机会正在一点一点随着时间而流逝。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目睹“直接竞争对手”率先实现突破后,中国男网曾经的领军人物张择随后的溃败并不难理解———进入世界前100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依然未能实现,就连本土作战也从未取得过像样的胜利。与之相比,吴迪是幸运的,正如他所坦承的那样,自己依然无法克服缺乏稳定性的弊病,“打好一场、打坏十场”的吴迪或许只是“恰好”找到了状态,但又或许,在这场艰难的胜利过后,他的人生将就此不同。

唯有成熟,方能结果

在排名相仿的欧美选手依然在为缺乏聘请教练的经费发愁时,吴迪、张择们已不需面对经济方面沉重的生存压力。诚然,签证政策的限制让他们难以在欧洲不同国家间连续作战,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往返的舟车劳顿之上。但正如中国男网主教练姜惟所总结的那样,在旅途积累的疲劳感之外,中国男子网球更大的瓶颈在于,球员们多数时候所参与的均为挑战赛级别的赛事,面对的对手也大多实力相近,“要想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除了天赋好外,更需要场下的更多付出,以及心态上的稳定。”

尽管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潜力新人,但在球员们愈发呈现出晚熟趋势的男子职业网坛,吴迪、张择们的未来依然有着一些值得期待的理由。这些年在职业网坛经历的挫折与耳闻目染,让他们开始真正理解了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简单来说,职业精神就是一天24小时全都围绕着网球一件事,而我年纪大了,需要28个小时。”本届大师赛,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喆毫无意外地负于了南非名将凯文·安德森,留给他的舞台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但他也愈发珍惜如今所拥有的一切。

“有时候一旦你稍微有点满足,比赛就会立刻给你教训。”或许,这句话若能再早几年从吴迪口中说出,情况会更不一样,但如今领悟这些可能还不算太晚。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