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无人车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6-11-17信息快讯网

 

百度无人车车头上有四只“角”:中央一只大“角”,周围三只小“角”。这些小“角”可以让无人车的视线360o无死角,对车身周边盲区进行障碍物监测。本报记者徐晶卉摄

2004年,科幻电影《我,机器人》红遍大江南北,电影中的概念跑车RSQ夺人眼球,其无人驾驶功能让人“脑洞大开”。仅12年后,电影中的幻想成了现实———无人车已出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全世界领先的前沿技术,无人车在多久的未来能“驶入寻常百姓家”?昨天,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本报记者有幸体验了一次无人驾驶。

无人车“浑身都是宝”

早上11点,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4位体验者来到位于乌镇子夜路的桐乡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示范区。这里可以通行社会车辆———换句话说,无人车是真正在社会道路上行驶,随时需要踩刹车、踩油门以及处理紧急情况。

相较于去年,今年开上道路的无人车更换了品牌,记者在现场看到三款车型,分别是以奇瑞EQ、北汽EU260、比亚迪秦为原型打造的无人车。

为何会更换品牌? 工作人员透露,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百度董事局主席李彦宏曾被建议:在无人驾驶技术探索过程中,是否能多与国产品牌合作?这个意见随后被纳入到今年的部署中。

除品牌之变外,记者观察到,无人车头顶的“套装”也变了样———去年展出时,头上只顶着一只“角”,今年则变成了四只“角”,除头顶中央的那只“角”外,在车顶左右及后侧还有三只小“角”。

工作人员介绍,因要在路况相对复杂的社会道路上行驶,无人车才有了这些变化:“三只小‘角’的学名叫16线激光雷达,可让无人车的视线360°无死角,对车身周边盲区进行障碍物监测。”

事实上,无人车“浑身都是宝”,如车顶上的“小眼睛”,是两个高动态范围相机模组,主要用于精确识别红绿灯、路面交通线、各种交通标识以及正前方障碍物;车牌下方的小黑方块是一款毫米波雷达,对于速度和距离非常敏感。

刹车及时、停车位置规矩

此次动态运营的测试路段全长3.16公里,属于城市开放公路,限速60公里/小时。记者坐在副驾驶位置,车内的平板显示器可以用来查看车况、路况及行驶状态,比用肉眼范围大,隔离带另一侧的车辆都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来。

在比较空旷的街道上,无人车的车速较快,大约在50码。昨天的测试现场不时有机动车、电动车、三轮车驶入,一辆红色社会车辆因太过“龟速”,记者所乘坐的无人车便自动变道、超车,再变回原先车道;碰到沿途红绿灯时,无人车刹车非常及时,停车位置也非常规矩;而在掉头转弯时,记者明显看到,方向盘在自己转动。

据悉,此次百度无人车在乌镇的运营体验,是百度首次在国内全开放城市道路情况下,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 (NHTSA) 公布的划分标准,百度无人车所处的L4级别属于全无人驾驶的最高级别,是汽车驾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级别。

“与狼共舞”才能“弯道超车”

在无人驾驶领域,一直以来有两种竞争方式。以车企为代表的一派,通过整车运动的改良选择曲线升级;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一派,通过直接掌握让汽车智能化的核心软件技术,试图一步到位。据透露,从目前的制高点来看,业内达到L4级别无人驾驶技术的,只有谷歌、百度等几家互联网巨头。

“在最前沿科技和最核心技术的竞争中,我们应该采取‘与狼共舞’的形式,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说,十分欣喜地看到,中国已有科技企业可以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要让暂时的领跑者变成最后的领路人,百度无人车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安装在无人车上的“角”,一套成本就高达5万美元,这使得它与寻常百姓的距离还很遥远。百度内部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成本问题,百度已于今年8月战略投资位于美国硅谷的威力登激光雷达(VelodyneLiDAR),加速降低传感器生产成本,并推进其传感器在无人车上的应用。

百度无人车计划提出了“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目标。这个时间节点不算遥远。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