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跑腿业务悄然兴起,“跑腿经济”引争议
“双11”过后,高校快递数量激增,“求代取快递”的需求也成倍增长,乐于“跑腿”的学生从中发现了商机,代打热水、代取外卖等“跑腿经济”日益红火。
如今“双11”已成为让中国年轻人狂欢的购物节日,然而,每年“双11”过后,高校的快递点都是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于是,有大学生发现商机,成了“跑腿族”的一员。可见,“高校跑腿经济”是一个由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欢乐节延续过来的话题。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事情,千里万里,不需要自己舟车劳顿就可解决。这是一件好事,毕竟不需要自己跑腿了。正如马云所说,“这是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互联网+掀起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未来30年整个世界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跑腿”热出现大学校园,还被冠以“经济”二字,这一现象经披露后,却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大学出现“跑腿经济”一点也不让人意外。“跑腿族”付出时间和精力,代人办事,换取报酬。他们的存在满足了师生的需求,增加着“懒人”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这对“跑腿族”而言也是一种锻炼。仅代拿快递行业可以让大学生月收入达2000到3000不等,这不仅为大学生减轻了家庭负担,同时也利用了业余时间锻炼自己,大学总被称为“梦开始的地方”,多一些积累和体验,对今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总有帮助。
当前,大学校园里的跑腿服务正在日趋多元化和人性化,“跑腿经济”所蕴含的业务也越来越完善,甚至已有专门的手机APP应运而生。对于这一快速成长的新事物,我们不妨多加呵护,但是对于其中的问题也应持续关注、予以规范。
在“跑腿经济”的业务中,除了外卖、打水、买水果等正规服务,还不乏“灰色产业”。比如针对学生上课签到这一“刚需”,不少人发现了商机,替课一族也就悄然兴起,他们生意红火,并且发展壮大,除了日常上课,还能提供代跑800米等多样服务。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曾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多达52.09%的大学生表示身边曾出现过替课现象。如果对此类违规违纪服务不加审核地大面积推广,也很容易会给学生群体造成一个错觉,认为这种找人代劳的业务,得到了正当认可,久而久之,可能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凡事都想请他人代劳。
以高等教育为主的学校应有自己的态度。既要正视这样一种业务的存在,也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与教育,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难免衍生出负面效应,校方有必要出台相关制度,予以处罚打击。立下规矩,划下红线,才能帮助校园“跑腿经济”健康、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