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输在起跑线上》《天骄之殇》反思中国教育三十年

2016-12-05信息快讯网

《谁输在起跑线上》《天骄之殇》反思中国教育三十年-信息快讯网

 

《谁输在起跑线上》侧重基础教育领域,应试教育与书山题海重压下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深受戕害,乃至恶性事件频发,可谓触目惊心。

 

《谁输在起跑线上》《天骄之殇》反思中国教育三十年-信息快讯网

《天骄之殇》侧重高等教育领域,作者抽丝剥茧般剖析了高等学府里学术研究的弊端与高校学子的困境。

讯 黄冈:应试教育第一神话;毛坦厂: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衡水:应试教育的最后神话?……教育话题让千千万万的家庭为之焦虑、为之困顿并寄予殷殷厚望。经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变迁,人们应该有了更清晰的观察。近日,纪实文学作家吴树和羊城晚报资深记者蒋铮历时三年完稿的纪实文学著作《谁输在起跑线上》《天骄之殇》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两位作者深入、专注地调查走访了中国内地数十家学校,锲而不舍地采访了百余位重要事件的亲历者、知情者,真实记录了三十年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提出“教育应该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想。读者读完这两本书,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为中国的教育之路点亮一盏微弱的灯。

该书并不止于病态现象层面的精致描述,而是抽丝剥茧般地剖解着高等学府的外弛与内张——为项目经费的撕搏,为评职称的剽窃,以及依附于官僚体制的腐败和挥之不去的暴戾之气。在百余名受访人士中,有多位中科院院士、大学校长、资深教育家,如朱清时、潘际銮、刘道玉等,一针见血指出教育弊端,思考探索寻求改革良方。

针对钱学森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作者还专访了数位教育改革界的践行者,他们的成功与辉煌,挫折与失意,更可引发教育界与广大读者对于三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成败得失深深思考。每一个故事案例真实、鲜活、历历在目,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此书评价说:为中国教育问题求解药方的书很多,但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作者组合与视角,给读者带来不同的观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明了中国的后顾之忧,才能开启中国教育的新生之路。

两位作者重点调查了近年来发生在校园里的若干典型案件“第一例”,力图通过对那些悲剧元素的透析,将其净化为可以激发正能量的动力,以期达到阻止悲剧续演的目的。

《谁输在起跑线上》《天骄之殇》记录着我国当代青少年进取之艰辛,应试之无奈,更是对于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教育应该为人生幸福奠基,基于这样的认识,两位作者为“以人为本”的“新教育实验”提供具有担当的全方位反思与审视。

内容简介

吴树和蒋铮历时三年,明查暗访了国内数十所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学,与经历者对谈用事实说话,锲而不舍地采访了百余位重要事件的亲历者、知情者,真实记录了三十年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若干个触目惊心的典型事件以及独特曲折的人物经历命运,展现了当下青少年与教育从业者们面对的精神迷茫与困顿,揭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反思的方方面面和艰难的探索求变之路。

作者简介

吴树:文化学者、作家、记者、国家高级电视编导 。中国电视艺术家、电影家协会会员。 曾作为知识青年下放赣北农村当农民,后任中学教师、图书馆馆长、地方电视台台长等职。作品有:《中国文物黑皮书》之一《谁在收藏中国》、之二《谁在拍卖中国》、之三《谁在忽悠中国》,分别被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中国图书势力榜》2011年十大好书;电影文学剧本集《阿门》;电视剧《父亲》、《黑暗的心》等;另有纪录片和文艺专题片数十部,分获国际、国内专业大奖。

蒋铮:广东省“十佳女新闻工作者”、《羊城晚报》主任记者,多次获广东省新闻一、二等奖。著有新闻作品集《走进新加坡 走进香港》。

名家推荐

中国教育走入死结是共谋的结果,管理者负的责任更大些,但家长常常也是同犯。打破恶性循环很难,但也只能是从各自的领地做起。我想本书更能影响的大约是家长和舆论。如果更多的家长走出了误区,孩子的情况毕竟会好些。——社会学家、《吾国教育病理》作者郑也夫

以报告文学来表达对教育现状的关切,让我想起曾经风行一时的《神圣忧思录》。相隔三十年,教育依然是中国之痛,牵动着万千国人的良心。它关乎一个古老民族的文明新生,也关乎人类的长远未来。《中国教育启示录》可以帮助国人明白中国教育的真实困境,理解其症结之所在,从而找到突围的方向。——历史学者傅国涌

掩卷而思,这不愧为一部奇书。把一部非小说写得比当下许多小说都更精彩凝练,在一连串鲜活、可信、得之不易的故事中闪烁着灵性的芒辉,从而令读者手不释卷。此书的可读性对于众多关心我国教育问题的人士来说是无可替代的。——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理由

我喜欢这两本书,更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因为对于中国教育改革来说,的确需要有这样的忧患意识,需要有担当的全方位反思与审视。——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

中国大学已经偏离原点太远,已经不再是一个学术机构,变成了一个行政机构。中国大学上不去,有深层次的机制问题。——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来源:新浪读书、当当网等

PISA测试引发的德国教育“范式革新”
牵手微软加速器,三十年“漕开发”启动“剥洋葱”
留美中国学生超32万 为美国贡献了114.3亿美元
中国版"丢书大作战"申城上演 路上寻找小乐趣
原来厕所也可以这么美 被赞“中国乡土厕所标杆” 它长啥样
质量PK数量,一场关于“中国品质”的博弈
震惊国人的韩国农村房子 完全继承中国传统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获“亚洲教育贡献奖”
高校布局越来越广泛,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科学教育到了求新求变关键期
纽约教育局:公共演讲,美国人从小练到老
不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测:我们能通过反复过秤来催肥吗?
《太平洋战争》:对必败之战的一次深刻反思
等风半夜来 申城霾黄色预警仍持续
执政8年新西兰总理“闪辞” 副总理成接班热门人选
2016基础教育发展报告显示:高考报名人数触底
毁掉女孩未来的7种教育方式,第1条就中招!
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这些方面的教育靠老师,那就真的耽误孩子了!
中国民乐:如何留住来自山野的声音
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特朗普来了,中国留学生去哪儿
搭建中英高等教育合作人文桥梁 “东华爱丁堡创意产业中心”揭牌
英教育大臣又来上海听课了
吃了魔都这二十多种"面之担当" 相当于走遍中国
王小盾:上古中国人如何解释“晚上的太阳去哪了”
PISA应让中国教育变得更国际化
三十年育种让你吃到“过去的味道”
为什么日本孩子没有自己的学习房间?原因值得中国家长反思…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