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高中掀“课题研究热”教师“排名”遭遇大洗牌

2016-12-09信息快讯网

 

沪高中掀“课题研究热”教师“排名”遭遇大洗牌-信息快讯网

根据上海市教委今年公布的一组关于学生课题研究的数据显示,本市已有188所高中的高二学生做到“人人有课题”;全市高二学生共拥有12057个课题和1101名课题研究校外辅导教师。

无疑,在沪上高中生中掀起的“课题研究热”,和新高考时代的来临密切相关。明年,上海将首次实行“3十3”的全新高考方案,其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全新的升学指挥棒传递出清晰的素质教育导向,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修习情况、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等……一时间,研究性课题从拓展兴趣的途径升级为升学时必不可少的“筹码”。

这不免引起人们的好奇:如今的高中生是如何选择并开展适合自 己的课题的? 高中学习本来就紧张,还要完成研究课题,时间够用吗? 谁来辅导他们? 近期,记者走访了沪上多所高中。

本报见习记者 朱颖婕

开展课题研究,不是给学生贴“具有创新潜力”的标签

“我的课题是应用网络公开变星光变的数据库,针对两类典型的变星,进行多波段的光变研究,并提出区分两类变星的参量,这个参量可以让普通天文爱好者通过不同时段某颗变星的一系列照片,基本判断出它的类型”———不知情的人或许以为这是在专业论文研讨现场,但其实这个名为 《基于网上数据库及单反拍摄对两类变星的光变研究》的课题,出自七宝中学高二学生张磊之手。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这个梦想“仰望星空”的男孩就决定把自己从小感兴趣的天文学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

在张磊所在的七宝中学,学生和导师之间是“双向选择”。张磊告诉记者,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初步研究设想后,就可以据此选择导师。除了向学校天文社的指导老师发出了“邀请”,在七宝中学,学生还可以在和学校有合作的社会资源中找寻校外辅导老师。比如,和七宝中学有着合作关系的上海天文台,几位研究员也成为张磊的校外导师,对他进行专门辅导。

在如今的高中学校,像张磊这样从小就有明确兴趣爱好、喜欢从事某个专业领域研究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高中老师来说,新高考带来了一项“额外”却异常重要的任务:让一批并不明确个人爱好或学习目标的学生,通过必要的引导,尽快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逐步确立具体的研究课题。

七宝中学校长朱越介绍,在该校学生的课程表里,高一、高二年级,目前每学期都有30课时的拓展课和研究型课程,“学生会在高二经历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而高一是非常重要的积累期和准备期”。

据七宝中学科教中心主任高俊说,高一学生的“入学第一课”,就是参观全校19个创新实验室。在那里,专业老师会向同学介绍各学科中的经典结论和实验。高一时,学生要根据兴趣选修拓展课。比如“创意与小发明”就是一门为课题做准备的课程,这门课的老师会介绍往届学生完成过的优秀课题,给出一些思路。

“我们以前是在拓展课中以考试的形式挖掘学生的兴趣和天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多次实践,高俊发现,把这一引导过程融入课程学习和参观活动,反而更加合适。此外,学校还会定期邀请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并进一步甄别自己感兴趣的选题。

在“全校总动员”式的课题研究氛围中,七宝中学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相当高涨。在七宝中学科技创新教研组组长周国亮看来,开展课题研究不是为了给学生贴上“具有创新潜力”的标签,而是鼓励他们加强创新及探索意识。在今年的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共摘得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在历年市级创新科技大赛中,该校400多名高二学生中,往往都是300多人带着课题参赛。截至目前,七宝中学学生共获得专利467项,其中发明专利194项。

免修生,开始享受创新的“福利”

“刚接触课题研究那会儿,我基本不了解论文的格式和写法,对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也一知半解。”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现在市西中学高三学生徐瑞彤已经可以自豪地说:“我在研究课题方面越来越驾轻就熟!”

在徐瑞彤眼里,她所在的这种高中并不崇尚“题海战术”,学生在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能够享受很多“校园福利”。比如,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契机,就始于高一的一次“免修”。

在市西中学,学生可以从高一下学期起每学期提出一次免修申请,“如果通过合格考试,这门课一学期的所有时间都归自己了,不用上课,也不用完成课后作业”。

据了解,该校每门课程平均有3至5个免修名额,一学期中,每年级约有40人次可获此“殊荣”。而迄今为止的“最牛战绩”是,有位学生一学期能同时免修5门课!获得免修后,学生都可以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事实上,免修生“泡”在图书馆、实验室或创新实验室的时间,要比在课堂上的时间更多。

徐瑞彤记得,她当时获得的是物理课的免修资格,学校物理任课老师王巍成了她的课题指导老师。“学理科的也要有人文视野。”老师不仅循循善诱,还指导她结合自己的学科兴趣,关注本市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步完成了 《地下工程技术在北横通道中的应用》 的学习笔记,为即将正式开展的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一升高二的那个暑假,徐瑞彤利用在成都游学的机会,和同伴们走访并调研了当地的“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最终在高二期间完成了课题 《“东郊记忆”转型有效性分析及其对上海新场古镇开发的启示》,并荣获校内评比一等奖。在她看来,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让“象牙塔”内的高中生对生活、社会、历史多一份思考,“这是无法从课堂学习中获取的视野与情怀”,而市西中学的“免修制”,则为学生“腾出”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

市西中学副校长林勤坦言,学校希望免修的学生越多越好,且学校已专门在“优秀毕业生评选制度”中申明,没有免修过的学生不能评奖。他说,课题研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个性成长,对学生的高考和升学“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做足了准备。目前,该校数字模型实验室等20个主题各异的创新实验室就是大多数市西中学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二课堂”。

“学生经常给我出‘馊主意’,让我买这个设备、那个仪器,但是请求只要合理,我们都会尽量满足。”林勤笑着说,今年,有名学生就“忽悠”他购置一台数控机床。原来,他正在做一个课题,希望结合3D打印技术对F1赛车车身和喷发装置进行整体改造。在学校购置了数控机床后,他还专门去相关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机床的调试技能,最终,其课题项目在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上大放异彩。

在市西中学,所有的创新实验室目前都是“随时待命”的状态,学生的预约信息会实时推送给管理员和相应的指导老师,“只要预约成功,哪怕在节假日、双休日和晚上也会开门”。

“课题型老师”比“应试型老师”更吃香年轻教师有了用武之地

过去,在高中学习之余做一些研究课题并取得成绩,这对学生来说是“锦上添花”———比起这些,高考成绩显然更加重要。而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在升学环节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从事研究型学习、完成课题的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语。不知不觉间,高中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排名”,也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在莘庄中学,劳技老师许卓炅开设的一门拓展课程 《机器人搭建与程序设计》,被公认为“全校最难选上的课”,选课靠“秒杀”,每学期的名额只有30个。在学生们眼中,这位劳技老师是全校“人气最高”的老师!

出生于1984年的许卓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技术宅”,大学毕业后曾在“乐高活动中心”工作一年,所以对机器人课程颇有研究。来到莘庄中学后,他以劳技老师、科技组成员的身份,管理着这所学校的创新实验室———“科创空间”。除了“包揽”大多数科技类课题,尤其是与机器人相关的课题研究指导任务外,他还负责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目前许卓炅正在指导一名有意参赛的学生完成一项和3D打印相关的研究课题。“每学期我至少带3到6个校内研究课题,此外还有很多慕名来找我当导师的学生。”许卓炅说。

过去,劳技不是高考科目,劳技老师在很多学校都显得“边缘”。但现在,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灵活、身边又有很多“宝贝”的劳技老师,却在“课题研究时代”变得越来越吃香。在不少高中,比起教学经验更为丰富的“资深教师”,一批年轻教师开始大有用武之地。

“应试能力强的教师,比较容易形成固化的‘书本教学’思维。但如今指导学生做研究课题,我们更需要思维灵活、跨学科教学能力强一点,在教学上更有活力的年轻老师。”莘庄中学校长李国兴说。

由于高中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对于“没有方向”的学生来说,老师们将通过课程“招兵买马”,主动把学生吸纳进课题小组。比如,物理教研组组长周晓松在全校最早建设的创新实验室———“物理创新DIY实验室”中开设了一门“探秘”课程,每学期的选修人数为20人,大约能产生10个课题。周晓松为这门课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其中介绍了很多物理经典实验和课题,“有了课程资源和研究资源后,学生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方向”。

据介绍,莘庄中学每名学生在高中三年中至少需要完成一个课题,而他们将主要依托校园特色课程和创新实验室开展研究。学校比较倡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文理都兼顾”。与之相应,全校所有高一、高二的任课老师共同加入“课题导师库”,目前在校学生手中约有50个课题。

和莘庄中学高一高二教师悉数担任学生研究型课题的导师不同,在另一些高中,课题指导任务目前还基本集中在部分老师身上。以七宝中学为例,带教学生做课题研究的,都是一些往年就辅导过科创赛事的老师以及一些专职带教课题研究的老师。在这所高中,目前学生可选择的校内指导教师约70人,约占所有教师的30%,而其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达70%。此外,七宝中学的校外导师资源也相当丰富,来自中科院、高校、企业的超过28位教授和专家长期担任着学生的课题指导老师。

“很多时候,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展现出很强的创新性,指导老师也开始感受到一些压力。”周国亮说,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他们更乐于关注传统学科以外的新兴领域,比如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让高中老师辅导学生做课题,很多时候都是“学生推着老师往前走”。

上海接轨高考改革 研究性学习让“埋头刷题”走开
破解研究生和导师“不咬弦”的“魔咒”
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明年1月份开考
智能制造还有什么新“玩法”? 学会“跨界”,上海制造大课题
以深入学术研究和现实观照为群众提供释疑解惑的理论
【三味书屋】有情怀温度的研究
高中生为什么和父母难以沟通?原因在这里!
资深教师整理:50个考试易错的成语!错过可惜了!
中国南海研究2016年度论坛举行
美15岁高中生吸毒后将同学斩首 视为成年人受审
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走班制教学,对谁的挑战更大?
书术梦嫫:彝族女教师的爱心守望
复旦脑科学研究新发现:控制脑内杏仁核可消除恐惧记忆
体能去哪了?上海某高中一半男生引体向上得"0"分
沪高中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率不到1/3 网友:一代不如一代
热闹背后,流行词研究不应成空白
沪教师闯荡非洲成非洲首位华人酋长 拼得数亿身家
沪教师闯荡非洲成首位华人酋长 拼得数亿身家
学生研究数学的热情因我而激发,就是一种创造的快乐
综合评价录取背景下高中生要“补”什么
他们武术课是语文老师教的 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改革
全面展示美俄日韩越菲印澳海洋战略 《美国·亚太地区国家海洋战略研究》丛书隆重发布
语文老师教武术课 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改第三批74校试点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周末举行 5.2万人在沪考研
一位老教师的20条忠告:家有学生的父母,值得一看
上海诞生首批持证校外培训师 新兴网络教师大多无证从教
公共文化建设的几个课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