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接轨高考改革 研究性学习让“埋头刷题”走开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打磨备用参赛车辆,在风洞测试赛车性能,制定出国筹款方案……今年暑假,在上海市静安区市西中学汽车实验室里,高二学生王清仪正和她的小伙伴们忙碌着,为参加10月在美国举行的“F1在校园”比赛作准备。她告诉记者:“用数控机床加工车体、用英文进行团队营销展示等,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可是备赛的过程充满趣味和收获。”
记者从8月18日举行的上海市教委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新高考方案2017年全面付诸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今年9月开学的高三学生既面临高考新政的考验,也享受着教育改革带来的实惠。上海通过市、区、校三级网络推进高中研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不再是针对少数学生拿奖而开展的偶发性教学活动,而是面向全体高中生的常规形态,成为高中校园新风尚。
得到“刷题”无法体验到的收获
近期,一项针对上海高二年级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调研显示,全市高二学生拥有课题12057个,其中9553个已经结题;188所高中的高二年级学生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约占全市高中总数的74%。此外,上海高二年级学生还拥有1101名课题研究校外辅导教师。
“以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锦上添花,现在则成了学习的必需品。”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巍说,这是近年高中开展素质教育发生的新变化。
今年暑假,普陀区曹杨中学7个社团的73名学生轮流到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一直未曾中断。物候观测社团要观察动植物活动,人工湿地社团要定期检测河流水质,气象科技社团要进行数据采样,学生们为采集第一手数据而轮流值班。
在闵行区七宝中学,研究型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每周五下午两个课时。高一开展人文与科学教育,接触研究性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高二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人文和科学领域学习,经历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高三走向社会,所有学生要完成社会实践课程。
对市西中学高三学生徐瑞彤来说,研究性学习是日常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最近她和同伴开展“男女共用厕所双门交叉设计的探究”课题研究,整个中午泡在乐高实验室搭模型。该课题还参与了区里的创新孵化。她说:“研究性学习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得到‘刷题’无法体验到的收获。”
搭建全市统一研究性学习平台
除了学校层面的课程与活动安排,上海还在全市与区级层面统筹部署研究性学习,协调配置软硬件资源。开发研究性学习自适应学习系统(MOORS),为课题找专家、为学生找导师。该系统今年7月已上线,为全市高中生提供服务。
该系统能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适时推送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丰富学习体验。这套系统的一大优势在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能一键导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比如学生要进行一个工程设计项目,系统会智能化地给学生推送案例分析,告诉学生文献检索的方法,从而为学生的科创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撑。”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说。
上海探索建立研究性学习过程管理规范,借鉴国际标准的项目管理模型,规范研究型课程每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并提出了规则意识与关键技能两大目标线,对研究型课程的教师职责作出“管理服务”的界定。这一举措从2015年试点以来,实验学校的课程规范程度、实施的专业水准都有显著提升。
杨浦区连续4年每学期都请专家审核各高中学校课程计划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目前学校都成立了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建立课题研究评估专家委员会,尝试将研究型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并通过社团活动、创新实验室、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等,搭建区域研究性学习平台。
新高考引领研究性学习走向深入
新学期升入高三的学生将是上海新高考方案的首批实践者。新高考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即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明确,把4个方面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情况。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应试教育转向育人的重要抓手,避免学生成为“刷题”的工具,这也是促进教、考、招一体联动的得力举措。
研究性学习如何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落到实处?贾炜表示,上海将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确保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的真实性。学生对调查研究或实践的目的、内容、方法、实施过程、结论和反思进行书面报告,提供佐证材料,指导教师对报告作出评价,学校组织学术委员会对学生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上海要求,学生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公示后由学校统一录入系统,参与科技活动情况由有关部门统一录入系统,取得创造发明专利情况由学校录入,通过严密的程序,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和过程准确而合理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