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抄底”移动支付,创业企业能做到?
报记者 徐晶卉
刚刚过去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在描摹下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画像”时,腾讯马化腾和红杉资本沈南鹏都曾指出,技术范儿、全球化定位应该是未来创业者的基本素质。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审视上海本土创业企业暖游科技,似乎十分对口——暖游做的是科技金融(Fintech)的技术活儿,业务范围又全都在海外,完全符合标准。但如果聊到主营业务——海外移动支付,又不免让人有一丝担心——国内两大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接连出海,这家创业不到两年的初创企业如何站稳脚跟?
海外移动支付是个“技术活”
提到移动支付,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AT大战”,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腾讯的微信支付与阿里系的支付宝都打得不可开交。随着国际化布局的战略开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也相继在海外“开疆辟土”。就在今年,蚂蚁金服相继投资入股了印度移动支付公司(paytm),以及泰国支付及小贷公司AscendMoney20%的股份,试图通过技术输出在国际上抢占先机。
除了直接投资,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移动支付在海外迅速落地并且生根发芽?对于这个蓝海市场,创业企业可以如何出海?暖游科技创始人赵元章认为,现阶段,海外移动支付的使用人群主要是出境游消费者,他们在消费时往往存在四个痛点——“看不懂、听不懂、找不到、支付体验差”。解决这些痛点,才可能有初创企业的施展空间。
虽然目前国内移动支付普及率不断高企,但在海外市场,移动支付却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赵元章告诉记者,这要求参与者具备高度融合的素质,除了对海外商户的教育、培训,还需要科技、金融、跨国支付通道、商户资源、当地语言的支持,一个都不能少。
成为巨头的海外合作伙伴
去年2月,暖游科技注册成立,将首个突破市场放在了韩国。赵元章坦言,虽然当时恰逢赶上移动支付的行业风口,但是开拓海外市场在刚开始时真的是寸步难行。
“支付与钱有关,商户天生敏感,海外商户也未经过深度培育,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还很低。前3家商户,我们用了整整3个月才谈下来。”赵元章告诉记者,转折点出现在去年5月的MERS危机,那段时间赴韩国旅游的游客锐减,许多小商户开始担心生意,希望拓展更多的渠道,“那两个月,公司签约的商户从30家暴增到400多家,之后连续十个月营业额保持月均50%的增长,不仅奠定了韩国市场份额第一的基础,同时也将整个商业模式全部理顺了。”
如今,暖游手握1600多家韩国热门商圈热门商户的独家资源,涵盖餐饮、购物、娱乐、景点方方面面,更成为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争相合作的战略伙伴。不过,手握渠道资源的暖游要做的不仅仅是移动支付的境外收单,而是要重新定义自由行,借助出境游载体做科技金融,搭建出境游生态型金融服务平台。
“模块化”拓展国际市场
在创业之前,赵元章曾在万达旗下的酒店管理公司做职业经理人,万达是一个崇尚军事化管理的地方,他坦言,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模块化管理。
“你知道吗?万达从拿地到酒店建成,严格执行18-22个月的标准,这是其他企业难以想象的,其背后靠的就是模块化节点的设置,每一环严格相扣。”赵元章在万达一共呆了20个月,去的时候管了16家酒店,到离开的时候,已经管理了72家酒店。
这种万达式的模块化管理流程,也被运用到暖游的企业建设体系中,比如新市场筹开工作,时间流程就是3个月。就在9月份,暖游连续开启了泰国、日本和德国三个海外市场。到目前为止,这个团队一共有109位员工,包括30多位海外员工,上海的办公室里,同时存在6种语言,俨然是一个微型的“全球总部”。
选择泰国、日本和德国作为第二批海外市场,赵元章有自己的“小心思”——日本和泰国是出境游的最热门地点,而且都是非英语国家,语言不通,有精耕细作的潜力;德国则对应欧洲,又是成熟的金融市场,如果能把德国的移动支付拓展开了,那么复制到整个欧洲都成为可能。
从“复制到中国”到“到中国复制”
过去几十年,几乎所有知名的互联网应用都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找到它们的影子,如今的创业企业,正经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Copy to China”到“to China Copy”,中国企业出海获得了逆袭的机会。
“暖游在目的地国家推动支付在线化的过程中,已经引起了当地一些大银行的强烈兴趣。”赵元章向记者透露,语言包是现成的,技术是现成的,资源是现成的,今后,不仅中国人出游能体验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也不排除境外消费者到暖游科技覆盖的目的地旅行时,能广泛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可能性。
目前,暖游科技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亿元,对于海外市场,赵元章充满信心,“在国内,第三方支付可能大局已定,但是海外市场才刚刚开始,移动支付及其业务延展还有很大的文章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