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医院挂牌,“网红”修复师为国宝“治病”

2017-01-03信息快讯网

故宫文物医院挂牌,“网红”修复师为国宝“治病”-信息快讯网

历经两年多建设的故宫文物医院日前正式挂牌。故宫文物医院是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的文物修复机构,200名文物“医生”将陆续在此启动问诊,“病患”包括书画、木器、漆器、金属等多种受损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未来故宫文物医院将对外开放,观众可预约观看文物的“手术”过程。这意味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中的“网红”修复师们将与观众面对面展示千百年文物在他们巧手下“重生”的过程。

最大“全科医院”治疗文物疑难杂症

故宫文物医院坐落于故宫西侧院墙内侧,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各一层,从空间上整体划分为六大区域,分别为科技保护区、分析检测区、书画修护区、综合工艺修护区、综合艺术品修护区、金属钟表修护区;从功能上划分为文物科技实验室、文物修护工作室和文物保护管理与展示宣传三部分。

如同病人进医院求诊,前来故宫文物医院“看病”的文物也要“挂号”“分诊”,治疗完毕后再“出院”与观众见面。首先是各文物保管部门列出需要修复或保养的文物清单,到文物医院“挂号”;然后,文物进入文物科技实验室“体检”,这里承担了文物分析检测、科技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工作;之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文物则进入各个专门修护工作室,这里可以医治的文物类别包括院藏书画、木器、漆器、百宝嵌、金属、钟表、陶瓷、石质、织绣、唐卡、壁画、油画、建筑彩画等,文物的囊匣制作也在这里完成。

另外,故宫文物医院还设立了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故宫博物院-上海光源联合实验室等国内外文物保护合作项目。

配备200名“医生”及先进“诊疗”设备

目前,故宫文物医院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编制达200名,也保存有许多中国古代特有的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手工技艺,并拥有以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青铜器修复技艺、古代钟表修复技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代表的10多个门类的保护修复专业队伍。

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文物医院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故宫院藏的180余万件文物能享用的最新科技包括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和无损探伤设备等。被誉为“故宫男神”的古代钟表修复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津感慨道:“虽然舍不得原来那个小院子,但是这里恒温恒湿的条件肯定更适合钟表修复。”

单霁翔表示,之所以将文保科技部展示区命名为“故宫文物医院”,一是因为文物修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不仅需要有传统技术的工匠进行经验性的判断,也需要借助各类分析检测的仪器来诊断;二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文物修复工作格外受关注。在搬迁工作全部完成后,故宫文物医院将作为文物修复的常规展览场馆向公众开放。“观众可以通过预约近距离观摩文物修复过程,与文物‘医生’交流,使大家了解文物修复的科学性,体会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单霁翔说。

故宫教育中心整合教育服务资源

新成立的故宫教育中心及“建福榜”揭幕仪式也同时举行。

近年来,故宫每年开展有组织的公众教育活动2.5万场,直接参与观众20万人次,形成了以“故宫讲坛”为品牌的成人主题讲座、“故宫知识课堂”为品牌的青少年假期活动等一系列公众教育活动。

据悉,新开设的故宫教育中心设施位于午门内西侧、熙和门南北庑房内,面积约800平方米,由四个不同主题功能的教室和辅助空间组成,除了传统的观众导览、公众教育活动、电化教育、观众服务等项目,将更加全面、立体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而在建福宫花园延春阁一层设立的“建福榜”,则用于铭记捐资机构和人士为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对于所得善款的使用,单霁翔特别指出:“将全部用于目前最为紧迫的故宫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故宫研究院学术研究项目和故宫学院社会教育项目之中。”

单霁翔说,作为开启故宫博物院下一阶段工作的新起点,至2020年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和“平安故宫工程”就将全面竣工,“一个更加壮美的紫禁城将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