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36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2017-01-08信息快讯网

今年1月1日起,武汉市15家市属、21家区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中药价、检查费下降,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诊查费、护理、手术费等上升。武汉期望此举让群众就医负担有所下降,医护人员收入则通过提供医疗服务获得合理提高,财政适当补偿让医院收入可基本持平。

患者看病明显便宜了

元月1日,患有周围血管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市民陈阿姨在武汉市一家医院看病,做了两项检查开了两盒药,医院收费862.3元:CT319.5元,血管彩超361元,药品161.8元,专家诊查费20元。

如果她前一天来就诊,同样的治疗她将花费938元:CT375元,血管彩超371元,药品184元,专家诊查费8元。

陈阿姨看病费用减少75.7元,得益于武汉市正在实施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月1日零时起,武汉市15家市属、21家区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药品价格加成 (中药饮片除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大型检查项目价格下降10%-15%,实验室检验项目下降8%;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等医疗服务费用上调。

调整前后个体就医费用依据情况不同价格有升有降,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价格保持不变,鼓励患者合理就医。

连日来,记者走访武汉市属多家医院,看到医院大楼门诊挂号处、大厅的醒目位置均告知调价事项。

武汉市一医院公示资料专门针对诊查费做了说明:主任医师诊查费从8元涨到20元,副主任医师诊查费从5元涨到13元,主任医师急诊诊查费从9元涨到21元,而副主任医师急诊诊查费从6元涨到14元,知名专家诊查费从30元涨到75元。

武汉市十一医院 (武汉市红十字医院)门诊部大厅的医讯称,为回馈广大患友,元月1-31日的专家门诊费统一只收5元,并对65岁以上的患者免挂号费与专家门诊费。

18家医院先行试点效果不错

武汉市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从去年2月1日开始,已在18家医疗机构内试行了相关的改革。试点改革近一年,各试点医院运行总体平稳,收入结构渐趋合理,群众看病负担有所减轻,为在全市推开奠定了基础。

武汉市医改办常务副主任陈诗亮介绍,18家试点医院门 (急) 诊人次数、出院人数同比增长8.6%和2.8%;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比本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6天。试点医院的门 (急) 诊病人均次医疗费用,同比下降3.4%,近3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

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同比增长4.9%,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上两项明显低于本地未开展改革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水平。

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5.3%。药品、检查、化验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遏制。

政府对医院实行差别化补偿

最新统计显示,36家公立医院医改自元旦运转几天来,医疗费用价格有降有升,与预期的反应基本一致。

武汉市卫计委负责人称,本次医改是调整医疗收费的结构和比例,整体会呈现有升有降的现象,就医的人会因为情况不同而感受有所差别。

他表示,此次改革既要让群众就医负担有所下降,又要让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最终让医院收入结构趋于合理。

按设想,2017年底,武汉市36家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总体增到30%以上,药占比总体降到30%左右,检查和化验收入占比降到20%左右;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武汉市医改办负责人称,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实质是补偿机制的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提升医疗服务价格,不足部分由政府投入解决,政府将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院实行差别化补偿,让医院收入基本持平,并在3年内分年度化解医院长期债务。

武汉多家医院负责人表示,药品取消加成后,没有利益空间,将倒逼医院更加依靠技术、服务获得生存及发展。

据悉,在武汉的部省属医院、企业办医院可参照执行。

(报武汉1月7日专电)

报驻鄂记者钱忠军通讯员 于小龙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