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委员谈学生减负——标本要兼治,家长要自省

2017-01-16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眼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政府关心、家长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为孩子们减负,如何真正让家长走出“补与不补(课)”都焦虑的两难?昨天,列席本次“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发表看法。他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他建议上海坚持综合治理,以治标带动治本,通过优化教育和社会生态,最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胡卫说,课业负担重是一个老问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经引起讨论。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多多少少、少少多多;紧一紧就少了,松一松又会反弹。作为教育专家,胡卫坦言,他也曾经给孩子在课堂之外安排了许多课程。而对一些普通家长来说,他们现在甚至已对课业轻重失去了判断力,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课业负担、什么又叫做负担过重。

胡卫说,课业负担过重,表面上看是学校和社会办学机构的问题,而实际上则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常说,东亚包括中日韩在内的“筷子文化圈”,学龄孩子普遍面临很大的学业和考试压力,就是因为长期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同时,我们的家长甚至整个家庭,也都把孩子看作自己人生梦想的延续。为了给孩子减负,让他们不再太过辛苦,既应该在短期内采取必要的措施治标,也应该以治标带动治本,长期推进;既要对作业、补课等进行规范,也应从课程设计、教育目标等入手综合施策;既要解决教育的问题,也应营造良性的社会文化环境。

胡卫建议,一方面,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仔细梳理,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采取相应措施。在他看来,应该抓住龙头也就是改革考试制度,包括切实推进招考分离,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构筑起人人成才的“立交桥式”教育考试体系。

其次,必须看到,正是因为家长们普遍的焦虑,才造成了目前各类社会办学机构无孔不入的局面。对此,家长们更应调整对教育的期望值,秉持正确的成才观念。

第三,就中小学校而言,应该把教育的目标从“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发展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的身心安排课程内容。胡卫说,校长和老师们不妨借鉴国外一些经验,比如将作业按照内容和难度分层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

谈论减负时,我们应该先回顾文化传统
一位老教师的20条忠告:家有学生的父母,值得一看
孩子是你的,凭什么把责任推给老师?点醒无数家长!
为静安教育优质发展强思想筋骨、添学术臂力
大学生发明空气净化"神器" 用超声波把PM2.5降到1
【揭秘】对孩子来说,为什么老师一句顶家长十句?
幼儿园孩子被家长提前接去培训班 是吃"正餐"还是"甜点"?
北上广深70%学生参加课外辅导 培训班为啥火?
申城近期又添多个教育集团
年终盘点|上海教育综合改革:从单向度“育分”到全方位“育人”
9岁女孩被查出甲状腺癌 孩子身上有包块家长莫大意
家长怕孩子上小学跟不上 幼儿园娃娃补课月费上千
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应试教育带来的难题之一是读书的趣味消失了
小学生必须养成的18个习惯,错过了终身难以弥补!
老师医院走廊为患癌学生补课走红:感动全世界网友
2017年上海义务教育招生办法公布
秦文君等委员热议“书香上海”建设——全民阅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中运量公交春节后载客试运行
【阅读西方】《假如杀死猛犸象?教育改革的关键》
学生考试不及格 老师“罚”家长在班级群发红包
学生考试交白卷卖萌求分 老师“十动然拒”痛给0分
上海人代会聚焦学生减负 教委称将推一揽子举措
市教委:新学期将推“学生减负”举措
国际学校家长必读:这8本书是11岁孩子的导师
老师把小学生打成熊猫眼 教育局:立即调查
寒冬腊月观察虫子成长?任性寒假作业让家长犯难
置身题海孩子辛苦全程陪听家长无奈
培训机构套路深:制造名师 互换家长信息
上海教育综改探索增效减负 第一课堂如何撬动?
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揭晓 10人获奖
上海教育综改探索增效减负 第一课堂如何撬动?
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牛鼻子 打通减负最后一公里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