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被家长提前接去培训班 是吃"正餐"还是"甜点"?
陶文芳是沪东北一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大一班的老师。这几天,她召集全班学生的家长,紧急开了一次家长会。
说紧急,因为陶老师觉得,如果这件事再不和家长沟通,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她第一次感到“力不从心”。
事情要从今年9月开学说起。开学第一天,大一班的微信群就出现“请假微信”。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微信越来越多……
幼儿园还未放学,为何就有这么多家长迫不及待地提前来接孩子,转身投入各类社会培训班?家长热衷学前教育培训,到底为了什么?课外补课是“幼儿园什么都不教”的误读吗?幼儿培训机构究竟在教什么,对报考民办小学是否有用?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难以解决的新烦恼?
“陶老师,今天晨晨下午要上课,我3时来接”……刚开始,陶文芳默许了个别孩子的提早离校。可后来,有时一大清早,这样的微信齐刷刷排长队。陶文芳数过,最多的时候近10条。按班上30名孩子来算,请假早走的孩子占1/3。于是就有了这场不一样的家长会。
“按照我们幼儿园的规定,大班正常放学时间是4时10分。”陶老师对家长们解释,“下午2时半午睡起床和用完小点心后,我们还有一堂正常的教学课。”
她向家长坦陈担忧:幼儿园的孩子还小,容易受外界影响,比如一个孩子早回家了,其他孩子就会想:为什么他可以早走,我可不可以也早回家?
“一堂教学课会因为参差不齐的接送而变得支离破碎。”陶老师几乎是“请求”家长们,“可不可以尽量在4时10分后来接孩子?让我们完成最后一堂正常的教学任务。”
看到家长们不吱声,她叹了口气,“如果真的有困难,能不能最早下午4时来接,下了课直接去校外机构?这样可以把对课堂的影响降到最低”。
短暂沉默后,家长们炸开了锅。“陶老师,真的来不及。我们不在家,都是老人接送,动作慢。”“陶老师,我们的培训班下午4时半就开始,迟到了就跟不上。”“陶老师,双休日的培训班排满了,我们只能上平日的班”……
陶文芳略微提高声音:“我不反对孩子们去校外机构上课,但幼儿园也有正常的教学任务,就像是正餐和甜点的关系:千万别光顾着甜点,忽略了正餐。”
她的话引发了下一轮讨论。有位母亲说:“马上要幼升小,报考民办小学面谈,没有一点知识储备不行,但现在幼儿园里拼音、数学、英语什么都不教。”另一位母亲接着说:“周围孩子都在学,就算是读公办小学,也总要提前学一些。”还有一位父亲数了数儿子报的培训班:每周一、三、五是英语课,周二学画画,周六安排了围棋和思维训练,周日是运动日,练习轮滑和篮球。“儿子比我们家里谁都忙。”这位父亲说。
这次家长会,开了足足1个半小时。陶文芳最终和家长们达成协议:4时接孩子,即便校外培训班来不及。她坦言,自己当了20多年幼儿园老师,而最近一两届,孩子们一到下午就“流失”的情况日益严重。
全世界教育模式差不多?
临近学期末,正是寒假班和明年春季班的报名季。一到幼儿园放学时间,总有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的人员在校门外分发宣传单。
到底该什么时候去上校外辅导班?面对涌现出来的新问题,陶文芳也曾和家长协商,建议家长把课外学习尽量安排到双休日,就可以做到幼儿园内“正餐”和课外“甜点”两不误。但家长们也有难处,因为要学的项目太多了……
张森轶是陶老师班上的家长,他说:“我儿子要读4个培训班,周末要空出一天全家出游,去除这一天,其它时间就只能读周一到周五的日常培训班。”此外,一般培训机构在工作日下午的收费,往往比双休日收费低10%—20%左右。
在市中心一家知名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刚被奶奶接出幼儿园的孙女正在上口语课,奶奶就在一墙之隔的休息室等候;1小时后,奶奶把孩子接回家;晚饭休息后,钢琴老师上门……奶奶说,只有工作日安排掉一些课程,双休日父母才能保证一定的亲子交流时间。
最近记者调查发现,身边的学龄前孩子中,在校外报名培训班的有八成,少则一到两个班,多则三四个班,多以拼音、看图说话、思维训练、英语及乐器、绘画为主。
王俊雅的孩子小浩今年读中班,课外“甜点”多以兴趣为主:小提琴、围棋、画画等。“现在校外培训机构很多,我认为是件好事,比我们小时候只有少年宫可以去唱歌跳舞好多了。”王俊雅说,“兴趣爱好要从小培养,我让他多试试,他就会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如果能把其中一至两样坚持下来,成为终身爱好,这是值得的。”
王俊雅说,她的堂哥在美国定居,有两个儿子,一个读小学二年级,一个读幼儿园大班,也在校外参加培训班。“老大找了私教练钢琴,每周还有3节游泳课;老二学习小提琴,最近开始练足球。”她说,其实全世界培养孩子的模式都差不多,只是内容有些不同。趁小学三年级前功课还较轻松,多让孩子培养爱好,比单纯“玩”有意义多了。
幼儿园里真的学不到?
幼儿园的孩子,可以由家长随意提前接走吗?记者了解到,各级各类幼儿园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对于确有需要的家庭,在适当的时候晚送孩子入园或提前接孩子离园,目前没有明确规定限制。有些幼儿园老师说,有的孩子中午接回家吃午饭。在感冒多发的季节,家长担心交叉感染,索性接孩子回家睡午觉。
但学前教育专家表示,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和学习活动的场所,家长的自由接送原则上不应影响其他孩子的作息和学习。孩子经常早退缺席,也会对有规律地成长和学习产生影响。
那幼儿园里真的“学不到”吗?在长宁区新实验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周剑看来,家长最大的误区是不了解幼儿园科学安排的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四大板块,包括学习、游戏、生活、运动,涵盖了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需求。幼儿的学习方式并非家长想象的那样,幼儿园更多是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即通过各类游戏活动达到学习目的。
在长宁区新实验幼儿园,家长会中,园长组织家长代表像小朋友一样玩赢糖果的游戏,让家长体会孩子如何在游戏中积累经验。一位博士学历的父亲恍然大悟:“看似简单的游戏,积累的是数学中‘等分’‘图形’‘空间’的经验。”
“学前阶段如果过于强调识字,孩子反而容易丧失读图能力。”周剑说,幼儿园不是学科化的教学,不是灌输知识,更多的是对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临沂八村幼儿园园长曹湘瑜说:“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他们对幼儿园的教学存在一些误解。”在她看来,幼儿园的3年是孩子社会性的开始。上课遵守纪律,生活自理,包括同伴之间的相处、团队合作,都是学习内容,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成长。
“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课程。”曹湘瑜说,这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但很多家长以为,幼儿园承担的只是“养育”责任。“这就出现了父母替孩子选择学什么的情况,把完整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割裂了。”她解释,比如午觉起床吃点心,这么小的一个环节,孩子可以学会等待、谦让、互帮互助。这些生活的认识和技能,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社会人,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强化培训就能“上民办”?
一位“鸡血妈妈”在女儿学前阶段送读某思维训练班,此后孩子考上一所热门民办小学。如果没培训过,孩子就考不上?
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幼升小”面谈不考学科知识。但不少家长感到,别人的孩子都学了,自己不学就落后。更多家长抱着“小时候多学点对将来升学总有帮助”的心态,认为从小激发潜力,赢在起跑线上。尤其自媒体时代,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或因商业利益的驱使,不断营造紧张的升学氛围,也激化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招生面谈时,我们不看文化知识,更多考察的是非智力能力。面谈时关键观察孩子表达、观察、倾听、合作、动手、运动等综合能力,以及学习、生活的好习惯。”普陀区民办小学金洲小学校长潘阿芳说,幼儿园内学习、游戏、生活、运动四大板块的学前教育课程,完全可以覆盖6岁孩子的学习要求,因此“零起点”可以入选。
金洲小学曾在面谈时让孩子拍皮球,使得周边不少幼儿园学生都开始练习拍皮球。在潘阿芳看来,只要孩子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且协调性较强,面谈时如换成跳绳、蹦蹦跳等,也能应对自如。若学前儿童家长坚持要报名参加培训,她建议选择艺术类或运动类。
潘阿芳提醒,无论学什么,都不能给孩子过大压力,如果不能实现也不要强求。平日里建议家长带孩子参加郊外亲子活动,参观科普场馆,到图书馆与孩子共同阅读,也是帮助孩子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的好方法。她还建议每日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和养成良好习惯。
更多民办小学校长表示认同。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校长吴子健曾说,相比抢跑学科知识,民办学校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家庭的教育观念,倾向选择与办学理念相匹配的家庭和学生。
如今,幼儿园其实已设幼小衔接课程,但不是学科知识,而是生活习惯、日常作息等方面的调整。长宁区新实验幼儿园用1年时间进行幼小衔接。比如,从大班起,学校在教室外放了3个水桶,方便孩子课间喝水。“让孩子明白喝水要走出教室,慢慢适应小学的环境。幼儿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的幼小衔接,比知识更重要。”周剑说。
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提醒,不管孩子参加哪类培训,家长切记一点——不要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事,更不要让孩子对此产生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