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之后渐失新鲜感,网络直播将沦为泡沫经济?
近日,一则13岁女孩花光父母25万积蓄打赏网络主播的新闻让直播行业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去年被称为我国的“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炙手可热的直播行业经历了野蛮式的爆发增长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然而,随着又一家直播网站“死亡”,曾估值5亿的直播平台“光圈直播”近日倒闭,并欠下300万元左右的员工薪资,再次提醒人们,直播平台经过一年发展已进入挤泡沫阶段。
“你别看现在直播平台那么多,都是虚假的繁荣,一半以上的平台都是名存实亡,基本没什么内容和用户,许多数据都是造假的,机器人刷单现象太普遍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量的47.1%,全年网络直播市场中,月活跃直播用户高达1亿户,用户总数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增长势头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疯狂野蛮式的爆发成了移动互联网统一的开头,就像当年的团购、打车、O2O等,盲目跟风滋生了行业乱象,缺乏经验疏忽了内容的监管。事实上,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三条针对直播平台和主播的相关法律规定,试图让直播行业规范起来。数据显示,自去年国家网信办颁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以来,已有3万多个违规账号和近9万间直播间被“封杀”。
为什么说直播行业进入了挤泡沫阶段?“网络直播是互联网发展到高端形态的产物,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直播行业也有自己的发展周期,经历快速发展后,直播将成为一种常态,网民也将逐渐丧失新鲜感。”有专家表示。
疯狂发展造成直播平台内容的良莠不齐,低俗化和同质化问题频现,有主播曾在直播间表示“觉得无聊,想要进监狱看看”,公然挑衅国家法律法规,刷新观众“三观”。而那些照本宣科的“美女+聊天+卖萌”典型套路也不好用了,初期凭着好奇进入直播间的观众,开始排斥毫无特色的样板。
随着主播粉丝经济爆发的红利期逐渐消失,直播平台泡沫化的繁荣必然会影响到投资者和用户的信心。靠“脸”吃饭的直播终究不是长久生意。观众、主播和平台,是直播产业链的三大构成。内容取决于主播,观众则是联系主播和平台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想要突围就要平衡三者之前的关系。只有在遵守法规和严守底线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直播形式、优化直播内容,才能将网络直播发展为有生命力的IP资源。
网络直播的兴起,给普通人提供了展示才艺和欣赏互动的平台,普通人都有机会当“网红”,一部手机、一个话筒——直播的成本极低,回报却可以很高。而今年的直播行业则出现主播薪资的下降的趋势。而这背后正是引资的越发困难,直播平台为了保证业务的运行,必将高额的补贴削减。与去年业内普遍的二八、一九比例分成相比,如今一些主播仅为四六分成。如何维持良性的运转成了最为现实的问题,是各直播平台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眼看直播已进入下半场,希望直播行业能够去伪存真,注重创新,迎来真正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