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火了 《好好学习:个人在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教读者从“知道”到“做到”
讯(记者 顾军)学知识是不是越多越好?前一段有个热词与之相关,那就是:“斜杠青年”。“斜杠”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lash”,意思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他们可能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在工作之余会利用才艺优势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并获得额外的收入。例如,小王,记者/歌手/ 摄影师,就是典型的斜杠青年。斜杠青年意味着“自己有能力赚多份钱”,所以这特别受刚入职场的年轻人青睐。互动百科里的数据显示:“在对国内18-25岁人群的调查中,有82.6%的年轻人想成为‘斜杠青年’。”真是一个激励人心的数字!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可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斜杠青年?被罗辑思维评为十位“全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之一的成甲,在中信出版社最新推出《好好学习:个人在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教读者仔细辨别,深入探讨,如何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斜杠青年。不仅如此,书中更是教读者如何从“知道”到“做到”,打造自己的学习力。
有的读者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大多数人都掉进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读了很多书,却只是读到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并没有把新旧知识连成一张知识网,长成一棵知识树。
学海真的无涯吗,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学?知识无穷无尽,但掌控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是有限的。你需要的是从海量知识中辨别出其中的“王炸”,一通百通。所谓,学海非无涯,知识有主次。
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世界这么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
在书中,成甲为读者解开学习迷思,讲授学习的方法,帮助读者将零碎的知识体系打造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
链接
关于斜杠青年,成甲如是说
普遍理解,成为斜杠青年的方式是兼职接活儿。可是如果有多个兼职就算斜杠青年的话,他们都比不过村里东头的王大爷。王大爷,应该是斜杠老年:搬运工/ 瓦工/ 烧炭工/除草匠/ 街头棋手/ 门卫/ 环卫工……如果有必要, 大爷还有更多的斜杠。
如果我们把追求多元的职业体验/ 兼职收入作为成为斜杠青年的努力方向的话,这可能会是很多人的大坑。
有人可能会不同意这种说法:尝试各种职业,既能学到各种知识开拓眼界,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增加收入,有什么不好呢?而且你看人家特斯拉的老总马斯克就是一个斜杠青年啊!他既是工程师、慈善家,又创立了特斯拉、支付巨头PayPal、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还有研发家用光伏发电产品的SolarCity等四家不同类型的企业,你能说斜杠青年不对吗?!
在有多个兼职的情况下,所谓的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增加的往往只是一个“能力假象”罢了。你更多的只是经历了一下而已,认知深度并没有明显增加。
对于没怎么接触过社会的人而言,接触一下社会各行业是有好处的,毕竟直接的生活经验很重要。但是,正如十个麻雀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只雄鹰,多元的经历如果不能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深度,从长期来看,那也是低效的。我们并不是反对成为斜杠青年,只是斜杠青年应该更加深入探索,而不是简单追求多元的结果。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你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肤浅的兼职变现上,那并不是多元与提升能力,只不过是自己控制不住虚荣心和金钱诱惑罢了。事实上,很多事情表面看是好事,往深里想,可能是坏事。
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以斜杠青年的代表马斯克为例。表面上看,马斯克是跨界从事了多元的领域,但实质是马斯克看问题看得足够深刻的结果。在一次访谈中,埃隆·马斯克说,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罢了。你有没有发现,他其实没有认为自己在跨界,他是比别人都能更深刻地看到他做事情背后的规律:用最基础的原理来改变一个行业。因为埃隆·马斯克有了这种认知深度作为前提,我们才能见到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SpaceX和特斯拉均由同一个人创办。事实上,在马斯克眼里,它们都是一回事。
想要做到极致,不是说只学某个专业的知识就够了,也不是简单地这也学学,那也学学,而是要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这一点,一定是突破专业限制的。
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不相干知识,最后在底层都会联系起来。而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就找到了知识一通百通的突破口。比如,你对历史感兴趣,一定会研究到地理和人类文化;而研究人类文化,就一定会进入心理学和传播学的领域;而如果你对外语感兴趣,也会从语法学习延伸到研究语言产生、文化变迁等等。一旦你的研究深度达到底层规律的层面,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都会在底层盘根错节地联系起来。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能力,我们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所谓公共基础课,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用到的执行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等。有海量的书籍在介绍这些知识,我们学习和掌握起来都比较方便。
专业必修课,就是我们所选定的专业方向。正如前面说的,这个专业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指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而这种系统解决问题的知识往往是内隐的,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思考的过程中,领悟到跨领域知识交汇的微妙之处。
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我们经营的领域是如何产生的?影响这个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有哪些规律会普遍地影响这些事物?这就像在深刻理解一场战役为什么爆发,会以什么样的脉络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一样。
所以,我们应该学什么?
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都应该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投入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20%的时间不完全地学习专业能力,而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能力。
然而,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