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中国约有三分之一人存在睡眠问题
今天是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病率为9%-15%,每年因此导致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为了引起全世界对于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组织在2001年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健康睡眠关乎“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而“睡不着”和”睡不好”都是睡眠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即每4人中至少有1人。有报告显示,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令人忧心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这一比例还在日益升高。中国睡眠研究会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内地成年人中失眠患病率高达57%,工作人群中有65%的人存在睡眠障碍。
作为多种慢病的源头性疾病,睡眠障碍疾病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就包括打呼噜,医学上称之为“睡眠呼吸障碍”(OSA),易造成睡眠过程中反复的间断性缺氧,从而导致多种慢病发生。流行病学分析显示,OSA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刚刚出炉的《2017年中国网民失眠地图》调研结果显示:近80%参与者有失眠经历,而2002年的数据则是45.4%。调研还发现,越发达城市失眠网民越多。而另一份由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给出的结果也不乐观——在近6万10岁至45岁的被调查者中,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其中超过13%的人甚至感觉处在痛苦状态,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整体状况不错。
在不同学龄段的孩子中,高中生睡眠问题更为突出,他们正处在学业和心理状态改变的双重压力之下,普遍存在失眠问题。据研究,失眠会增加青少年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而有抑郁、焦虑问题的青少年随访时出现失眠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在睡眠中伴随呼吸暂停而引发猝死的案例也时有发生。睡眠与健康的关系,不仅仅是睡得舒不舒服,也不只是生活质量问题,更深层的是睡眠对健康的影响,但是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还非常有限。
由于现有睡眠医学中心数量和承载能力有限,多数OSA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诊治,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诊疗技术更是有限。此外,我国的睡眠研究体系仍不够完善。虽然我国近年多地开展了睡眠医学相关方面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体系的研究模式,尚不能很好地把握国际研究热点和睡眠医学领域的研究难点。
专家们呼吁,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慢病的主要源头之一,对于慢病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这不仅要引导公众有预防意识,而且需要呼吁患者积极治疗。如此才能保持健康,并减少国家对于慢病的社会和卫生经济支出。不过,相信对于不少缺觉的年轻人来说,拯救睡眠的最好方式或许是从放下手机、早点上床睡觉开始。
>>>链接
如何判断自己失眠了?30分钟没睡着就算失眠。
其实一个人的睡眠质量是否合格,可以用三条简单标准来判定:一是躺在床上后半小时内能入睡;二是中途清醒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三是第二天精神状态良好,头脑清醒。
如果只是偶尔睡不好觉,比如喝咖啡、浓茶了,压力过大、兴奋过度、环境改变等有明确原因的暂时性失眠,可以不去管它,下次注意就行了。但如果连续失眠(如一周内有3晚以上都睡不好觉),而且影响到你的生活工作了,就要尽快去医院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