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海外中餐馆演绎“舌尖上的中国”,哪些 “思乡菜”最令人魂牵梦萦?
“倒退到2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是世界的‘餐桌中心’了!”日本学者榊原英资在其著作《吃遍世界看经济》中如是说。
根据去年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要素为:中餐、中药和中华武术。中餐在海外的文化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如今,世界各地,有华人的角落就有中餐馆。在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大、华人地位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擦亮中国餐饮的“国际招牌”,成为海外中餐业者当下面临的新的时代命题。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大烹饪体系。
当华人开始走向世界时,拿起菜刀开餐馆,便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首选。同时,海外华人喜欢开餐馆,也有文化层面的内在因素。在中国,吃饭是一种文化社交,餐馆通常是亲朋好友团聚或是洽谈生意的好去处。近代中国风雨飘摇,海外华人客居他乡,难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而餐馆也就成为他们重拾乡情和亲情的所在,这也造就了以中餐馆为主要载体的唐人街文化。
回顾中餐出海历史,大约经历过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清末时期。以美国为例,根据现有资料,美国的第一家中餐馆是1849年于旧金山开张的,这家餐馆位于最早的唐人街区内,主要服务华裔同胞。第二次浪潮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此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国人开始走出国门,海外“淘金”。而众多中餐馆也正是搭乘这股潮流在海外落地生根,进入高速发展期。统计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仅美国纽约就有近5000家中餐馆。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中餐已经在海外站稳脚跟,而海外华人开餐馆的“传统”也并未改变。据《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5)》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中,从事餐饮及其相关行业的比例仍占90%以上。
在热播美剧《老友记》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钱德勒的母亲在电视上接受采访时说“我喜欢吃宫保鸡丁”。一则普通的电视片段,折射出的是中餐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渗入外国民众生活的现实。
据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中餐可能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菜系。英敏特公司的调研显示,约有12%的英国人每周至少会叫一次中餐外卖。
经过多年发展,中餐已经从过去的小规模、碎片化、实体经营模式,转向多样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外中餐厅约50万家,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中餐菜品也在朝专业化和正宗化发展。在中餐业相对发达的美国、荷兰、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能够吃到菜品十分丰富的中餐,且保持原汁原味,而非过去的“中西结合”。
同时,中餐馆在业务上也渐趋多元。有的中餐业者发现中国境外旅游的商机,尝试与广告业、旅游业、地产业结合。
14道最令中国人魂牵梦萦的“思乡菜”
美国CNN评选了14道最令中国人魂牵梦萦的“思乡菜”, 从麻辣小龙虾到腌笃鲜,从兰州拉面到白斩鸡……
CNN认为,尽管这些菜的原材料运输便利,餐馆也遍布全球,但只有在家乡才能吃出“家”的感觉。
兰州拉面(Lanzhou hand-pulled noodles)
在中国苍茫的大西北,兰州拉面是最具标志性的美食。
在半开放式的厨房窗口,能看到拉面师傅炉火纯青的功夫。
一小块面团在他手中百般搓揉,然后反复拉抻,最后在案板上“啪”一声入锅,端着一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面,才感觉回到了家。
白斩鸡(White cut chicken)
在中国,人们往往认为带着骨头的鸡肉是最美味的,白斩鸡就是一道典型菜。
三黄鸡不加调味烹煮,色泽金黄,皮脆肉嫩,佐以虾子酱油,百吃不厌。
肉固然好吃,但最美味的其实是骨头,搭配酱汁,能吸吮出奇特的味道。
麻辣小龙虾(spicy crayfish)
大约在过去10年间,小龙虾席卷了中国。
几乎所有城市中都有小龙虾,从春天直至初秋,“小龙虾夜奏曲”已经成为一种仪式。
吃麻辣小龙虾,根本不需要筷子,上手就可以了。
街头烤串(proper street kebabs)
中国最令人难忘的餐点并不在米其林星级餐厅。
他们在嘈杂、拥挤的街头吃着刺激味蕾的食物——北京的簋街、上海的云南南路、南京的明瓦廊,美食家们可以品尝各种新鲜的烧烤。
在中国的街头吃烧烤,每一口都是美味与这个国家特有的街边风情的组合。
涮羊肉(Lamb hot pot)
在中国,除了四川的麻辣火锅和广东的滋补火锅,涮羊肉在寒冷的北方最受欢迎。
涮羊肉在清代就已开始流行,铜锅炭火,夹起一片切好的羊肉片放在锅中,一翻腾就熟,蘸着芝麻酱,心满意足。
腌笃鲜汤(yan du zian soup)
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受欢迎的家乡菜,最好吃的腌笃鲜并不在餐厅,而是在妈妈的厨房里。
腌笃鲜是道时令美食,每年初春鲜嫩的竹笋、冬天制备好的咸肉,加上高汤打底,佐以百叶结小火慢煨,无需盐和味精,一锅浓汤洋溢着奇妙的鲜香,这种味道在异国他乡,实在难寻。
冰糖葫芦(Candy-coated haws on a stick)
这是北方冬天的标志性小吃。
冰糖葫芦林林总总地插在木架子上,鲜艳的红色山楂裹着透明的糖衣,晶莹剔透,吃一个在嘴里,酸甜夹杂。
臭豆腐(Stinky tofu)
这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东西是种发酵豆制品,在湖南、浙江绍兴、台湾尤其流行。
各地的臭豆腐配方有所不同,但绝对令人欲罢不能。尽管味道“犀利”,但臭豆腐香脆在外,细嫩在内,蘸着辣椒酱、酱油、香油甚至泡菜,都各有滋味。
糖炒栗子(Sugar-fried chestnuts)
一到秋冬,街边就垒砌起一口口巨大的铁锅,厨师们挥着臂膀,在铁锅中来回翻炒在黑色沙子中的板栗。
炒出来的板栗油光锃亮,香甜软糯,大冬天捧着一袋糖炒栗子,光是闻一闻这热气腾腾的香甜味儿,就让人垂涎三尺。
鸭血粉丝汤(Duck blood soup with vermicelli)
秦淮河畔,老饕吃的鸭子花样繁多,从盐水鸭到桂花鸭,最流行的,还是一碗鸭血粉丝汤。
粉丝配上鸭血、鸭肠、鸭肝,另加入豆腐、姜汁、榨菜……起锅盛到大汤碗里,最后撒上切碎的小葱和香菜、胡椒粉轻轻一搅,香气扑鼻。一天三顿,南京人几乎天天吃鸭血粉丝汤。
四川水煮牛蛙(Sichuan shui zhu bullfrog)
水煮是川菜的特色做法,水煮牛蛙更是普罗大众青睐的美食。
牛蛙洗净去皮斩块,腌好后和辣椒、泡椒、花椒、豆瓣等翻炒,后煮熟端上桌时,汤还在冒着泡;众人围着这一大碗水煮牛蛙,配着喷香米饭,香辣四溢,刺激着人的味觉神经。
哈尔滨红肠(Harbin red sausage)
哈尔滨红肠是相当受欢迎的冷切肠。
人们从熟食店买回来,单吃也好,夹着面包吃也好,配着蔬菜吃也好,这种原产于立陶宛的红肠质地比香肠更嫩,比美国热狗香肠紧实,比英国的香肠更干。
桂林米粉(Guilin rice noodles)
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桂林不仅仅有天堂般的风景。
清爽的米粉配上特制的酸笋、酸豆角,佐以油炸花生或蒜末、葱花、芫荽、辣椒……吃一回就忘不了。
桂林处处都是米粉店。有的人喜欢干捞,有的人喜欢汤粉,加的肉也各不相同,每一道细细吃来,都有不同滋味。
上海大闸蟹(Shanghai hairy crab)
对于上海人来说,金秋时节,如果不来上一顿大闸蟹,简直不能好好过日子。
每年秋天,肥美的大闸蟹被一批一批送到家庭厨房、街边饭馆以及豪华酒店。家庭主妇们忙着从菜市场购入这些美味,仅需洗净放进锅内蒸熟,蘸着姜醋,鲜美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