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秩序走进每位交通参与者心中

2017-03-23信息快讯网

 

让秩序走进每位交通参与者心中-信息快讯网

3月25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引人注目的是,新《条例》中,以往一系列游走于违法边缘的不规范驾驶行为均被纳入罚则。作为交通参与者,你,准备好了吗?

上海早已进入车轮上的时代。新时代对驾驶者的要求,不仅是行为上的惯性,更包括观念上的改变。过去一年,上海全市范围开展交通违法大整治,整治的目标是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整治的根本在于正风气。新《条例》的制定,梳理了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炼了整治过程中涌现的经验;新《条例》的执行,将对整治的效果进行直接而长期的巩固与检验。

严格执法的交警成了标杆

改变既有价值观的压力,首先在交警内部传递。在过去一年的交通违法大整治中,上海大规模大力度地向公众宣传以严格执法为特点的优秀交警。

黄玉琳,53岁,来自黄浦区的交警。长久以来,老黄尽职敬业、铁面无私。2013年至2015年,他的执法数据连续三年在黄浦交警支队名列前三;去年1月至今,排名第一,而且没有一起有责投诉。

老黄上一回出名还是在2013年。当年1月15日的上班早高峰,一名中年女子在九江路—山东中路路口罔顾红灯横穿马路。他两次劝阻,女子骂他“神经病”。他开出罚单,女子回他“没有钱”,并伸手推搡。最终,该女子因阻碍执行公务被处行政拘留七天。

事后,本报记者对黄玉琳作了专访。当时,老黄说,人民广场附近人流密集,行人交通违法几成常态。有些公司白领对交警爱搭不理,或者干脆说“没有钱”,更有行人故意将闯红灯的5元罚款丢在地上。一天下来,交警的腰都痛了,更谈不上法律的尊严。

过去一年的交通违法大整治期间,交警的严格执法得到了有力支持。老黄的很多同事备受鼓舞。孙滔,45岁,来自普陀区的交警。整治期间,他共查处违法行为1.6万余起,名列支队首位,荣立个人三等功。

来自浦东新区的交警颜立进,他所在的岗组成为严格执法的标杆。

“机制+技术”夯实整治力量

为了让交警回归执法本位,上海用“机制+技术”夯实交通管理中的大量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5300余人的交通辅警队伍,平均每区约300余人。辅警队伍采取准军事化管理,配发亮黄色风雨衣和指挥棒,全面覆盖城市交通路口,全天候开展执勤管理。地区交警与辅警捆绑,尽快提升后者的综合素养。普陀区等地已就辅警用执法记录仪采集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试点。

二是升级对违法行为的信息化取证手段。以往,一些影响交通体验的违法行为很难固定证据。比如城市快速路上的变道、加塞。浦东交警建设应用“匝道多功能抓拍”及“大货车智能识别”系统。其中,前者可同时抓拍高架道路违法停车、违法变道、违法倒车三类重点违法,已在中环外圈金科路出口、外环外圈华夏东路出口、内环内圈锦绣路出口等十处匝道应用,查处违法2.5万余起。上海交警也将高架匝道“交替通行”等规则纳入执法范围。

此外,上海市公安局还开发“电子警察违法抓拍即时告知系统”,在1-2分钟内将违法信息短信告知车主,起到及时纠正违法、震慑驾驶人的作用;启用“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日均采集违法鸣号66起,探索解决鸣号难以固定证据的痛点;研发“驾车行为分析系统”,通过图像识别,已成功录入2089起“不系安全带”行为、149起“开车打手机”行为。

社会共治改善交通秩序

交警执法的最终目的是改变每位交通参与者内心的观念。交通大整治一年来,全覆盖、无死角的社会共治力量确保了交通秩序的改善。

在学校、医院等交通拥堵节点,在物流、快递等交通参与行业,交通守法的宣传全面铺开,便利交通的行动全面展开。

虹口警方、虹口区建管委与区内学校协作,在今年春季开学前期,对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四川北路第一小学、上外附小、上外附中等学校周边道路开展路设调研,及时对标线淡化、标识缺损等情况进行整改。学校开展了交通文明亲子教育,组织家长作为志愿者在接送学生时段维持交通秩序。

黄浦警方与瑞金医院协商,解决出租车及社会车辆临时停车问题。瑞金医院对社会开放的车位增加到310个,而文化广场则提供医院内部停车泊位80余个,医院组织4名保安和4名物业管理人员作为自治力量参与交通管理,还在周边道路设置10余块停车引导指示牌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瑞金医院停车难问题。

静安区建立了文明驾驶联盟。不论开宝马的(宝马车友会)、开哈雷的(哈雷车友会),或是骑行共享单车的,尽入彀中。在嘉定区,不同颜色的“帽子”越来越多——每天早晚高峰博乐路叶城路口,有“白帽子”交警、“黑帽子”增援民警、“黄帽子”协管员、“红帽子”平安志愿者,以及“蓝帽子”公民警校学员,还有村居干部、学校师生、社区群众等一起走上街头疏导交通、维持秩序……秩序,走进了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心中。

短评

树法治理念扬良好风气

历时一年的交通违法大整治行动,上海推出了以严格执法为特点的优秀交警典型。此举大力彰扬尽忠职守、做好执法本位观念,激励交警动真碰硬,赢得各界交口称赞。

对于城市交通而言,它的面貌取决于每一位交警、辅警和交通参与者的行动,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心,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新《条例》来了。有人说,开车难了。但每位交通参与者应当意识到,城市交通是一种公共资源,享受越多,责任也越大。因此,在我们取捷径、图方便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尊重规则、方便他人,才能真正给自己带来方便。

过去一年,上海大力度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行动,在这座城市树立起守法观念,正了风气赢了人心。但上海是一座人口密集的超大型城市,交通管理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只要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让适应时代的新观念根植心中,我们就可以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交通秩序抱以充分的信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