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市中心,范范姐对上海的老城区、老厢房、老街道尤为痴迷。
每次坐公交车,总喜欢透过玻璃窗向外张望,上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让人很想去了解。这个清明假期,范范姐就背着相机边走边拍,仔细找了找老上海的模样。
上海有很多可能已经消失,只存在于记忆中的老城区,比如南市区。范范姐今天要说的就是,南市区尚存的一条有名的老马路——蓬莱路。
上网查了查才知道,蓬莱路已经111岁,这里曾是上海县衙门所在地,住着上海最早一批的老居民。据说这条路上有条小河,后来填河筑路,又因蓬莱道观而得名。
这里没有文艺精致的网红店,没有独栋大气的名人故居,而这里却有上海人最难以割舍的记忆!
从清代到现代的各式民居,最早的西式蛋糕房红宝石,三代人传承的无名生煎铺。
1
老上海人记忆里的小辰光
这条1906年修筑的小路,经历了111年的历史变迁,还保持着最初的摸样。
这里有过去和现代的交织,远处的上海中心大厦,显示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里以前是上海的老城厢,所以居住在这里的都是上海最老的一批居民。
这里有老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建筑、清代民居和新式里弄。
天气好的时候,弄堂里挂满晾晒的床单衣物,满满的都是生活的气息。
这座洋楼年代无从考证,长满青苔的阳台,却仿佛在说这里曾有故事发生。
2
上海人的生煎、四大金刚、本帮面馆
既然是在上海,自然少不了上海的生煎、油条。
在这条街上的居民,每天早上一定是被第一锅出炉的早餐唤醒的。
揭开锅盖冒出的袅袅烟气,也勾勒出一幅上海市井生活画卷。
这家生煎店早已是这里的老牌“网红”了,每天一大早开门,第一锅生煎还没出炉,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虽然没有店名,却有祖孙三代人用心传承的手艺!一锅生煎,做了近百年!
在生煎店的对面,另一家早餐店正在炸油条。范范姐看着看着,也想马上来根热腾腾的油条!
裹着油条、肉松、酸菜、咸蛋黄的粢饭,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刚”都被这家店包了!
和生煎店一样,这家店也是围满等待早餐的人。
离这两家店稍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一处早餐,也是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
而中午和晚上,这里还是一家海鲜店,看名字倒有点像宁波祖籍的老板开的。
这里卖的是五谷杂粮煎饼。薄薄的一层煎饼上有鸡蛋、葱花和辣酱等,有点像山东的煎饼果子。
3
没来过这里不能说来过上海
杂乱的市井生活中,也依然透着上海的时髦与精致。
阁楼上的窗户叫“老虎窗”,是英语Roof的沪语谐音读法,指在斜屋面上凸出的窗。“老虎窗”一般多指上海石库门住宅中的屋顶窗,别具一番西洋风味。
远处弄堂里,有正在往窗外挂晒床单的阿姨,带小朋友出门玩耍的奶奶,还有驻足聊天的爷叔。市井的生活也被活出了一种仪式感。
石库门,小弄堂,家家户户邻里情意长。但随着城市的动迁和各种整治,这样的景象在上海街头已经很少见了。
而这条经受着岁月洗礼的蓬莱路,却一直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见证着一个世纪的时光。
如果你也喜欢上海,如果恰好你也有时间,一定要去蓬莱路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