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之争,取决于“价值”定义

2017-04-17信息快讯网

 

MVP之争,取决于“价值”定义-信息快讯网

威斯布鲁克注定是这个赛季NBA最大的话题。视觉中国

执掌NBA这些年来,亚当·萧华从不掩饰自己改革狂人的争议形象,但在制造舆论这件事上,浸淫联盟已有25年的他表现得确有洞见。即便MVP(最有价值球员)的投票窗口已于上周关闭,但随着常规赛所有奖项的公布日期被延后至6月末,拉塞尔·威斯布鲁克与詹姆斯·哈登的MVP之争注定将成为贯穿整个季后赛的焦点话题。

某种程度而言,正是杜兰特去年夏天毫无征兆的出走成就了威少史诗级的伟大赛季———史上前五的关键时刻进攻表现、奥斯卡·罗伯特森后又一位达成场均三双成就的球星,即便是在“大O”曾一手垄断、被视为无法突破的三双总数领域,雷霆球星亦创造了单赛季42次的这一独家纪录。诸多的辉煌数据之下,人们甚至遗忘了威少那“联盟得分王”的新身份。

在这个崇尚数据与个人英雄主义文化的联盟,威斯布鲁克拥有无数的理由当选赛季最佳,但即便最终如愿,28岁的他也无法逃离那些关于其时常放弃防守或是刷数据的质疑。而这也就是为何在经历了这样一个传奇的常规赛之旅后,威少依然无法如过去两年的库里那样,成为MVP讨论中的唯一候选。

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史上第二位场均三双的球员”,在不少威少支持者的眼中,单凭这一成就,MVP就不该旁落。遗憾的是,曾经缔造历史的奥斯卡·罗伯特森当年同样也没有当选联盟最佳。与前辈相比,威少是幸运的,至少他的竞争对手中从未有人如当年的张伯伦那般打出场均50.4分、25.7个篮板 (更神的是出场时间48.5分钟)的数据。但同样不该被忽略的是,与动辄场均120个回合的上世纪60年代相比,联盟如今的攻防节奏已减缓到场均不足百回合。

无论含金量抑或舆论认同感,如今的威少均远胜“大O”,选票就是最好的证明。截至目前,100位MVP投票者中共有54人对外公布了选择,威斯布鲁克以34票遥遥领先。然而,在另一大MVP热门哈登与其数据相仿,且效率更高、球队胜场更多的情况下,威少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并非符号意义多过实际价值的“场均三双”。在哥伦比亚广播电台(CBS)等多数“挺威派”美国媒体看来,关键时刻(最后5分钟且双方分差在5分内)每分钟1.6分,以及对手严防下44.8%的得分效率,才是威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毕竟,即便是狂热的雷霆球迷也无法否认,作为NBA史上首位使用率(Usage,衡量球权分配的数据)超过40%的球星,威斯布鲁克疯狂的基础数据都是建立在掌控了球队进攻每个环节的前提之上。

然而即便失去了杜兰特,如今这支雷霆展现出的天赋也远超联盟多数球队。过去两个休赛期,两大主力坎特与奥拉迪波先后以接近顶薪的价码续约,而球队的新西兰中锋亚当斯也即将于今夏收获一份总价值破亿的合约。“为什么他们没有变得更加出色?为什么被雷霆舍弃的伊利亚索瓦在费城和亚特兰大打出了更好的表现?”作为联盟最权威的专栏作家,比尔·西蒙斯以一连串的质疑阐释了为何哈登才是其眼中符合MVP标准的球员。

“让队友变得更好”,如果说西蒙斯赋予MVP一词中“V”(价值)的定义存在太多主观因素,那么威少那些疑似“刷数据”的行为则实在令人难以辩驳———赛季末与太阳一役,在距离场均三双仅差6个助攻的情况下,威少不顾球队落后,在末节只传球不进攻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而更遭诟病的则是其放弃防守抢篮板的习惯。

外界批评威少时,最常提及的一项数据就是其远远领先联盟其他球员的场均8.5个非对抗篮板。公平地说,这一数字有被误读的意味。从杰森·基德时代的篮网,到如今的雷霆,所有拥有超级后卫的球队都会做出类似“让内线球员卡位,‘漏’篮板给外线核心”的战术安排,目的则是更快进行攻守转换。而威少这一数据之所以会从一年前的不到6个猛涨到如今的8.5个,很大程度上因为原本有着6.6个非对抗篮板数据的杜兰特已不在阵中。与上赛季相比,雷霆全队的非对抗篮板反而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而批评者们真正应该注意的论据是,根据NBA官网数据,在联盟防守篮板前50位的球员中,威少的干扰投篮次数敬陪末座。换句话说,这位超级球星并非错在去争抢那些对球队战术有利的“简单”篮板,而在于为了所谓的“场均三双”将球队利益置于脑后。

关于“价值”的种种定义

倘若在两个多月后,威少确如外界预测那样加冕联盟最佳,还将创造另一项纪录———35年来首位球队胜场低于50场、战绩未能跻身分区前四的MVP。尽管属于个人奖项,但纵观过去这些年来MVP的最终归属,团队成功都是凌驾于个人数据的考量因素。若非如此,2006年时的史蒂夫·纳什也不会在与打出职业生涯最佳数据的科比·布莱恩特的竞争中获胜,蝉联这一奖项。

若纯粹以这一角度考量,分别率领勇士与马刺打出“60+胜场”的史蒂芬·库里与科怀·莱昂纳德或许才是更好的人选。作为莱昂纳德的拥趸,ESPN知名写手扎克·洛伊认为,在联盟如今的超级巨星中,这位赛场内外言行极其低调的小前锋是唯一符合“攻防俱佳”这一传统标准的球员;而该媒体的另一位专栏作家本杰明·莫里斯则通过建模分析指出,在对阵胜率过半的强队时,库里在场时勇士的场均真实净胜分达到22分,领跑其余竞争者。更重要的是,即便高阶数据创下了近三年来新低,但库里依然在使用率较低的前提下,保持了联盟前二的投篮效率。

毫无疑问,库里、莱昂纳德,以及从不缺席MVP讨论的勒布朗·詹姆斯依然是联盟的第一集团,但相对平庸的基础数据已注定他们只能在这场角逐中扮演搅局者的角色,能给予威少真正威胁的仅有哈登。事实上,在常规赛多数时候,“大胡子”才是领跑MVP榜的那一个。近41年来得分最高的助攻王、内特·阿奇博尔德之后最高的相关得分贡献(即得分与助攻创造得分数据总和),改打一号位后的哈登不仅让名不见经传的卡佩拉与哈雷尔打出了命中率逾六成的职业生涯最佳赛季,也让这支在休赛期被预测仅能勉强挤进季后赛的火箭队成功位列西部第三。

只不过,哈登的表现同样并不完美,抛开其备受争议的“碰瓷”打法,关键时刻仅仅35.5%的进攻效率更是在与威少的竞争中相形见绌。或许,这也就是为何ESPN曾以“激烈只因大家都不够伟大”这样的标题形容这场MVP之争。无论威少、哈登抑或库里,都配得上MVP的殊荣。中选或成为遗珠,都不过是价值取向不同的体现而已。

评选永远只能接近客观

为了消除潜在的利益冲突,今年的MVP评选取消了跟队记者的投票,但这一决定性奖项的话语权依然牢牢把持在媒体的手中。即便资深球迷也很少有人意识到,“无冕之王”们在这场评选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关于这一点,没有谁比贾巴尔的感触更深。在全部球员投票评选的年代里,个人能力凌驾于一切,也造就了“天勾”六度荣膺联盟最佳的伟业,其中包括史上唯一一次在所属球队未能晋级季后赛情况下的MVP。而在1980年后,随着选票传递到了媒体人们的手中,木讷又厌恶聚光灯的贾巴尔再也未能跻身MVP前三。也正是从那时起,团队成功成为了该个人奖项至关重要的评判因素。

在所有无法完全用数据阐释的领域,就不可能存在客观,有时甚至掺杂着人情的因素。就好比1991-92赛季的德雷克斯勒,即便率领开拓者打出联盟最佳战绩,但与媒体的多番交恶之下,“滑翔机”连一张MVP第一位的选票也没收到。从某种角度而言,公众形象以及与媒体关系就成了MVP评选时的隐性因素,这也就是为何如今的这套评选机制会屡次受到球员们的批评。就像前火箭球员巴蒂尔所感叹的,“如果投票者们能更欣赏科比的性格,他不可能只有一座MVP奖杯。”

在球队战绩、个人数据这样的硬数据面前,这一因素并不永远奏效。哪怕上赛季的库里终日与记者们争论不休,唯一的区别或许仅仅在于他无法以全票当选MVP而已。考虑到媒体人手中的选票都需对外公布,非理性的投票近年来已颇为少见。然而,即便是再标榜客观、再爱引用数据的看客,选择数据这一行为亦是主观的表达。或许正如巴蒂尔所言,唯有让球员、媒体同时参与这一进程,以更多的维度评选,才能尽可能地接近客观。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