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万套空闲农房成创业新去处

2017-04-16信息快讯网

对以租赁、协作方式利用乡村闲暇农房建立美丽乡村,满足相关条件的,每户给予8万元的标准奖补;对租赁乡村闲暇农房组建乡村休闲游协作社开展休闲农业,契合条件的,每个协作社最高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武汉市出台20条措施,从补贴、减免税费、政策优惠等方面,鼓励市民下乡以租赁、协作方式,利用闲暇农房创业创新。

旧村变身“世外桃源”吸引市民创业

上周末,在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村小朱湾新民文化书院举行了一场名为“趣味鲁班锁”的亲子游学活动,来自武汉城区的家长与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副教授许刚,被江夏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小朱湾所吸引,通过与村委会的沟通,租下了一栋闲置民房,成立新民文化书院,在这里开展读书会、讲座、研学、趣味体验等国学传统文化活动。书院是一栋两层小楼和一座带露台的房屋围成的小院,院内还设回廊,小楼大厅是书院活动区,4个书架上摆满国学书籍。

“第一次来,就觉得这是我想要的(地方),农户也很希望我在这边做这个书院,我签了5年,每年租金是4万元。”许刚说。3年前房东范秀云右侧股骨头坏死,没法再干重活,老伴偶尔在外打点临工。她和老伴留了一间房自住,其他房子租给许刚后,每年轻松增加4万元收入。

书院对面,武汉某大学退休教授胡勇开了家“壹家亲”客栈。去年4月,他在小朱湾租下一栋两层半的小楼,租期3年。房东王立阳全家长年在外务工,房屋闲置,如此一来,不但每年增加3万元收入,房屋还有人照料。客栈除自住外,胡勇以实惠的价格,吸引喜爱DIY的客户群体前来,去年净赚1万元。

小朱湾是武汉新城区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村的一个自然湾,占地785亩,一共有32户157人。几年前,这个偏僻的小村湾还是污水横流的穷村。

2014年,借力美丽乡村建设,五里界街道请来乡建院规划专家,对小朱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村民旧房进行加固、刷漆后再利用:绿树掩映下几十座荆楚风格的房屋,错落有致;环湾小路平整洁净,曲径通幽;听雨观荷长廊、翰林古井、荷塘小桥、茂林修竹……成为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环境改变,不仅引来四方游客,外出打工的村民还将闲置房屋出租给城镇居民发展产业,自己的年收入翻番,而湾子里村民自营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这里成为武汉市民下乡创业,节假日呼吸清新空气、愉悦身心的好去处。

上周,武汉市小朱湾召开现场会,启动“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支持市民下乡创业、休闲养生。武汉市农委主任谭本忠介绍,受农村人口市民化、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村人口自然减少、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武汉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闲置农房。初步调查显示,全市1902个行政村中,长期空闲农房约11.6万套,占农房总数的15.8%。在38个村湾调查发现,闲置农房有出租意愿的农户,占调查总数的78.2%。这为市民下乡租赁空闲农房创业创新提供了空间。

带动城市资金和人才流向农村

谭本忠介绍,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农村空闲农房,盘活农民闲置资产,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缓解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为鼓励引导农村空闲农房资本化,武汉按照主体不同,支持能人、企业家、知识分子、城镇居民等四类人下乡创业。

对于返乡创业市民,武汉市出台20项支持措施,其中包括对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建设美丽乡村,满足相关条件的,每户给予8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奖补;对租赁农村空闲农房组建乡村休闲游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且符合条件的,每个合作社最高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农家乐、协议期在三年以上,取得工商执照和餐饮业食品卫生许可证,达到《湖北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二星级以上标准的经营户,给予当地农村居民开办农家乐的同等待遇,按二星级2万元、三星级3万元、四星级4万元、五星级5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

“市民下乡”租赁闲暇农房创业创新的,享用农业科技示范户待遇,科技示范户可享用贴息额度为存款5万元以内(含5万元),中心示范户可享用贴息额度为存款30万元 (含30万元),按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

对经乡村个人经济组织赞同,农民自愿出租的闲暇农房,在三个任务日内完成乡村宅基地运用状况的合规性审查,对租赁闲暇农房创业创新的免收注销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租赁闲暇农房兴修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验收达标后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建立补贴。

武汉市农委负责人表示,武汉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核心是合理利用现有的闲置农房资源,因此将采取系列配套措施避免大拆大建和违章建设,以“市民满意、村民高兴”为标准,带动城市资金和人才流向农村,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本报武汉4月15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