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中梗阻”初步打通

2017-04-17信息快讯网

本报武汉4月16日专电 (驻鄂记者钱忠军)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15日通过竣工验收,正式交付使用。验收结果显示,荆江航道枯水期最低维护水深提高至3.8米,3000吨级货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实现昼夜双向通航,长江中游“中梗阻”初步打通。

万里长江,浅在荆江,荆江河段水浅滩多,成为钳制长江通航的“肠梗阻”,2009年以前,枯水期只能勉强维护2.9米的航道水深,成为长江干线浅水道最多、浅情最严重的河段。航道部门每年枯水季节都要派出10多艘大型疏浚挖泥船在这里维护。

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重点工程,起于枝城,止于洞庭湖出口处的城陵矶,全长280.5公里,工程投资近40亿元,2013年9月14日开工建设,对流域内9段13滩进行整治,提升通航水位。

经过27个月的努力,2015年12月,荆江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完工,全面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荆江河段没有发生任何出浅阻航等事故,并成功经受2016年汛期持续特大暴雨洪水冲击的考验,工程建筑物完好无损,试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姜明宝介绍,该工程探索了贯穿生态保护新理念的航道治理技术,为我国大江大河航道治理提供了成功范例。项目竣工后,荆江航道水深从3.2米提高到3.8米,超过3.5米的设计水深,基本打通了长江中游航道通航瓶颈,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建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测算,该工程20年内可为航运企业和港口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7亿元,拉动GDP增长1700亿元,为沿江地区增加就业250余万人,节约能源97万吨,减少碳排放320万吨。

长航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柴华峰介绍,目前长江干线航道全部为高等级航道 (即Ⅲ级及以上航道),其中芜湖至武汉段最小维护水深为4.5米,武汉至宜昌段最小维护水深为3.5米。

据了解,荆江航道还将开展二期整治工程,届时最小维护水深可达4米以上。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