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式办理”打通创新创业“绿色通道”

2017-04-02信息快讯网

■2016年,上海共新设各类市场 主体34.7万户,比上年增长16.9%,其中企业新增29.54万户,增长16.1%

■截至2016年末,上海各类市场主体共209.89万户,比上年增长9.6%;各类市场主体实有注册资本总量达18.64万亿元,其中企业注册资本18.60万亿元,猛增30%

灵匙科技创始人倪杰实在想不出,现在还有什么事要一遍遍往工商、税务部门来回折腾。

倪杰和几个朋友凑在一起,研发可以人机互动的AR(增强现实)智力启蒙机。去年初,这款AR早教机“哆宝魔镜”的雏形做出来后,很多投资机构找上门来。8月底,倪杰与飞马旅谈好天使轮投资后,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公司尚未成立,无法进行股权变更。要立刻成立公司! 这是典型的创业企业状态———心急火燎,一分钟不能耽搁。倪杰立刻网上核名,准备公司注册材料。去年9月初,他前往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注册公司,没料到过程竟比想象中顺利很多。

“我翻了几页朋友圈,大概只等了半个小时。”倪杰回忆当时的情况说,不仅排队时间短,办理也很快,签了几个名就大功告成了。几天后的9月9日,他就拿到了公司营业执照,这是一张“三证合一”的“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已包含在内,不用再去逐项办理。

工作人员提醒他,按规定一个月后就可办理股权变更手续了。

可两年多前,事情还不是这样的。2015年初,倪杰的一个朋友因为创业需要在某区注册公司,却费足了劲,一个个部门去拿证,反复跑、多头跑,花了几个月才集齐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几个前置许可证,赶忙在朋友圈晒成绩,并感叹“像是从‘西天取经’回来”。

巨大的反差背后,是上海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做加法做减法,多个职能部门从企业的“获得感”出发,把企业认为繁琐、不必要的环节一刀刀砍掉———

2014年3月,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打开第一道闸门,放宽注册登记条件,减少流程,从“实缴制”向“认缴制”转变,这意味着企业在创业前期不再需要让宝贵的资金在银行“躺”两个月,而是可以立刻派上用场。

2015年10月,上海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申请人办理注册登记时,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这解决了企业注册“多头跑、多次提交申请材料”的问题。原本企业要跑的路,变成了各职能部门之间流转的活。

2016年10月,商事制度改革再度加码,“三证合一”升级到“五证合一”,增加了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个职能部门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通过部门间信息互联,实现了企业基础信息的高效采集、有效归集和充分利用,让企业真正实现“一证走天下”。

“中小企业创业者最怕政府部门‘刷’存在感,今天让你去签个字,明天又要去补一份材料。”倪杰坦言,如今工商、税务部门的“存在感”正慢慢降低,这很好。在他看来,以往职能部门管理者、主导者、裁判员的角色正在转变为监管者、检测员,“大量的前置审批、认证、变更流程都简化了,企业的自由度大大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就在今年3月2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受理窗口在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落地。在这里,从西走到东,串起了一条从创业到创新的“绿色通道”,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创业、创新行政审批“一门式办理”的服务点。不久后,上海还能一站式办理包括注册、变更、转让、续展等在内的所有商标业务。创新创业者的“获得感”将越来越充实。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