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讲好与时代脉搏相通的精彩故事的能力
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的豫剧《焦裕禄》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一举拿下两个大奖。该剧自2011年登上舞台,已经在全国巡演了400多场。
上海推出“一团一策”改革以来,舞台艺术创作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如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朱鹮》2年内巡演150余场。(均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婷
2017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昨天在上海落下帷幕。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谱写中华民族新史诗,成为与会者热烈谈论的关键词。大家认为:当下的文艺作品,必须要有讲好与时代脉搏相通的精彩故事的能力。
深入生活,是艺术家的必修课
看过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的豫剧《焦裕禄》,不少人或许会对焦裕禄在火车站为逃荒的小女孩捐赠粮票的情节所打动。这个灵感,源自于焦裕禄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兰考的一位老人的回忆。事实上,为了真实还原焦裕禄的形象,剧组曾多次深入走访他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并把焦裕禄生前的同事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人邀请到排练现场,与他们一起聊焦裕禄、评《焦裕禄》。就这样,在与群众一次次的深度接触中,剧组找到在新时代准确表达“焦裕禄精神”的途径。据统计,自2011年登上舞台,《焦裕禄》 已经在全国巡演了400多场。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该剧一举拿下了文华奖第一名、文华表演奖第一名两个大奖。
中国从不缺好故事,但有时缺了讲好故事的能力。实践证明,要把故事讲好,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深入基层,目前已成为不少艺术家的自觉和常态。比如,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前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详细搜集和学习各地的民间音乐,并将这些传统乐曲进行消化、汲取、加工、整理、改编与再创作,推出了 《印象国乐》 《又见国乐》 等一批优秀的作品。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主创人员每年须结合自身创作情况,制定详细的深入生活计划,计划的完成情况还被纳入为创作人员年度考核。
创新机制,激发艺术活力
艺术创作要出好的成果,激发院团和艺术人才的活力也很重要。以上海为例,18个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涉及的艺术门类众多:芭蕾、交响、歌剧、沪剧、越剧、评弹……如何让文艺百花园每一朵艺术之花沐浴更多阳光雨露? 上海推出了“一团一策”分类改革,即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院团个性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影响院团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问题,激发院团内在动力和活力。比如,为了搭建更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上海歌舞团率先推出“艺衔”制度。这是一种竞争激励机制,设立“首席、独舞、领舞、群舞”等次,一年一聘,能者上庸者下,有效激发了演员的活力。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下半年全面启动“一团一策”改革至今,上海的舞台艺术创作正释放着前所未有的创作活力。2016年,沪上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新创 (含改编)大型剧目71部,较两年前增长31%;演出收入2.43亿元,较两年前增长20%。而为“十三五”百部精品冲刺,沪上文艺院团已经行动起来了,京剧《北平无战事》、评弹《访大山》、话剧 《起飞在即》、舞剧 《芦花女》、交响乐《启航》、电影 《明月几时有》、电视剧 《大转折》 等一系列重大文艺创作选题已规划落地。
天津市则通过加强剧场等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演出市场,有效激发了当地的艺术活力。比如按照“一团一场”的建设目标,天津市超前谋划、加大投入,先后新建、重建或提升改造了9个大型公共剧场。与此同时,天津市推出了“文化惠民卡”。该卡可用于购买市属11家艺术院团的演出票,每张面值为500元,其中400元由政府补贴,市民只需支付100元。“文化惠民卡”推出后,不仅激活了市民自觉购票看演出的需求,也激发了艺术院团的艺术创作热情。据统计,自从推出该卡后,天津市属各艺术院团的演出剧目数增加了60%,演出场次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