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7-05-02信息快讯网

 

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信息快讯网

泰晤士小镇

 

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信息快讯网

叁零文化创意产业园

 

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信息快讯网

第八届上海朗诵艺术节

 

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信息快讯网

大美云间

 

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信息快讯网

松江一轴四圈五区效果图

(2017年-2019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新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精神和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一2040)》 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国家加快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历史机遇,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文化强区建设,使松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深叶茂,经济社会相得益彰,为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提供文化自信和精神动力。

总体目标

着力松江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人文修养提升,着眼松江城市品质精神和文化内涵塑造,围绕市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满足,在全市率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出全国知名文化品牌,基本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集聚国际化的影视文化产业,构筑以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视之都为特色的文化名城。

“书香之域”———以中华“二陆”读书台为历史底蕴,传承中华民族求知上进的读书精神,传承松江历史上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的文化传统,加强大学城与松江文教禀赋的深度融合,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书画之城”———以“中国书法城”为基础,以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和程十发艺术馆为研究展示基地,推陈出新,普及提高,涵养市民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推出中华书法“祖帖故里”和书画之邦传统艺术传承品牌。

“文博之府”———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和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依托,保护与利用并举,改造与复兴同步,打造留存“上海之根”文化记忆的博物馆集聚区和非遗技艺传承区。

“影视之都”———以文化为引领,以车墩影视城和仓城影视园为基础,着眼南部新城高品质规划,形成高科技、国际化影视产业集聚中心,建设松江科技影都。

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松江初步建设成为市民更具人文素养、城市更具人文魅力、乡村更具人文气息、科创更显人文智慧、旅游拥有人文天地的文化强区,使“人文松江”成为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一个新亮点。

基本原则

坚持历史文脉传承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统一

坚持以人兴文与以文化人相统一

坚持文化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相统一

坚持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相统一

广富林文化遗址

主要任务

立足科创、人文、生态价值取向,彰显松江山水灵动的自然生态优势;传承崇德尚文、和美包容的底蕴优势;发挥国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先行先试的引领优势;拓展以科创为龙头、影视文化产业走强的集聚优势;挖掘松江大学城和松江文化人才济济的潜在优势;用好部分大型新建场馆落成开放的发力优势,培育塑造优势明显的城市文化品牌,擦亮“人文之城”名片,打牢坚实基础。

深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争创“上海之根、文明松江”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通过深入开展市民修身行动、营造和谐社区、强化志愿服务、宣传先进典范等,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发挥区报、台、网、政务微博等媒体作用,深入推进城市精神和公民意识教育,传承发展松江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讲好松江故事,传递正能量。加强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普及,发挥好枫泾暴动史料陈列馆展示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助推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发掘宣传推广。

形成“一轴四圈五区”文化空间新布局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精心打造一条衔接古今的历史文脉轴,即海上寻根广富林、浦江烟渚春申堂、中华“二陆”读书台、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程十发艺术馆和“两馆一场”等。辐射“四圈”,即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主体的根文化圈、以方塔园和区博物馆为主体的府城文化圈、以中山街道为主体的文商旅融合的商务文化圈、以松江南部新城科技影都为主体的影视文化圈,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整体发展和文化内涵提升。夯实“五区”,即统筹推进永丰仓城、泗泾下塘、中华“二陆”读书台、华阳老街、米市渡等五个历史文化区域建设。

多元拓展文化空间。深入挖掘松江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和南部新城规划,植入城市雕塑、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以“文化点亮、空间再造”为主线,在“一廊九

区”产业园区、大学城、旅游度假区、有轨电车和地铁站点以及商场等空间中融合渗透文化功能。支持文化设施服务的馆外延伸,打造一批自助阅览室、艺术工坊、文化展厅、移动剧场等。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松江模式”提档升级,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东方社区信息苑的深度融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万千百”文化配送工程,打造“百姓系列”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机制,推动特色书店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创新。

推进书画文化建设工程

举办第三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大赛和学术研讨会、“人文松江”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暨文献展等,协助编印 《上海千年书法文化图史》 古代卷汇编,组织松江书法进京展,启动书法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扩大松江书法的影响力。着力推进中华“二陆”读书台建设项目,打造中华书法“祖帖故里”。做大做实程十发艺术馆,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展厅面积,利用科技布展手段,展示程十发先生求学、婚姻、创作、社交等生活场景,加强藏品征集,提升其文化内涵。完成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建设,推进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书法碑廊建设,夯实“中国书法城”基础,将松江打造成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高地的现代书法名城。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修缮力度,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加大松江府城、仓城、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力度,将其打造成为保护历史文脉、留存文化记忆的传承区;感受传统民俗文化风貌的体验区;集民间收藏展示、非遗技艺传习的集聚区;环境古朴清新的影视文化实景拍摄区;以及有着传统滋养而又独具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孵化区。加紧推进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整体建设,在园内建成上海之根文化展示馆、夏禹古陶馆、木雕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富林瓷窑展示馆等26个各类主题展示馆、纪念馆、陈列馆,深化陶瓷文化的研究传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集聚区,使之成为展示和体验“上海之根”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区域。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对十锦细锣鼓、泖田山歌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展示传播。实施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等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保护传承松江方言文化。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等品牌活动,强化和拓展

区非遗传习基地、素园琴馆等场所的社会教育功能。对顾绣、丝网版画等具有市场基础条件的非遗项目,进行提炼和创意设计,培育非遗文化消费市场。

深化松江历史文化研究。立足于当下时代,把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通过创造性转化再造、丰富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以浦江之首春申堂和新桥镇春申村的春申君祠堂为平台,积极导入特色纪念活动,深化研究佐证。加强对以西晋陆机的《文赋》 为引领的松江古诗词赋楹联创作的研究阐释,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彰显文学价值和审美风范。传承松江“衣被天下”的纺织文化底蕴,依托东华大学和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传承以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为代表的纺织印染文化,发展松江布的品牌优势。深化对松江书派、松江画派的研究传承。注重文化积累,加强地方史志和相关档案编修工作;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为松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服务当代提供保障。

实施“九个一”文化工程。一是整理出版一批松江古贤专著和专题人物传记,如 《陈继儒文集》、《松江工匠精神风采》 等;二是创作出版一本 《松江人文风采大型画册》;三是启动出版一套 《董其昌书画作品集》;四是创演一台反映松江历史人物的大戏;五是拍摄一本以乡愁为主题的摄影专辑;六是组编一套 《当代松江文学丛书》;七是创作一组人文松江歌曲;八是举行一场顾绣国际学术研讨会;九是亮出一组松江文化名人雕塑。

打造文艺精品力作

善于从松江优秀人文历史资源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围绕全区发展大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继续深化大美云间———接地创作活动,创作一批反映人民心愿、心情、心声的优秀作品。做好重点文艺精品选题规划,探索与市级文艺院团合作机制,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引进社会资本推进“云间文学艺术奖”评选,扶持名家名作,挖掘新人新作,力争培育一批在上海或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原创作品。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史志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争取在市级媒体上开辟人文松江专栏。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程十发艺术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加强礼仪文化普及和宣传教育,加大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遵守礼仪、礼节、礼貌规范的氛围营造,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体现在社会规范中,与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相结合。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开展节俭养德

全民行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

依托华亭讲堂、百姓艺术大课堂等品牌活动,加强面向公众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以“家训诗词楹联进千家万户”项目为抓手,用家训文化明理育人,让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家庭教育,融入生产生活,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选树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乡贤,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扶持城乡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

把松江优秀历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编写松江历史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编撰出版 《松江简史读本》、《松江历代优秀古诗词汇编》 等乡土教材,并进入中小学课堂。推动松江大学城各高校开设松江历史文化选修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诗歌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具有创新活力和重视质量、环境、信誉以及责任担当的现代企业文化。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

塑造影视文化品牌。着眼南部新城高品质规划,启动“松江科技影都”总体规划编制。聚焦影视全产业链发展,搭建影视拍摄、金融服务、版权交易、衍生产业开发、高科技影视体验五大平台,加大影视产业链的科技支撑强度,提升松江影视在制片、发行、放映、后期制作的产业能级。在松江南部新城规划建设集影院剧场、场景展示、后期制作、影视交易等为一体的完整功能区,推动仓城、叁零等已有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使松江成为影视企业集聚、产业链完整、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科技影都。

培育和引进一批集产业、艺术、创新优势于一体的国内大型影视文化活动及顶级赛事,如上海国际电影节分会场等,鼓励利用粉丝经济、明星经济、电商经济推动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升级打造文化“众创空间”,吸引各类文化制作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个人入驻,配套天使基金、创业导师、企业资源对接等孵化支持,培育文化新兴力量,引领创客文化。

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松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设计开发古上海寻根、历史遗迹探访等宜赏宜品的文化旅游路线,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松江文化。继续实施“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文化工程,培育具有松江特色的美丽乡村文化品牌,设计开发乡村花事节事游、文化生态游等旅游产品,培育乡村特色民宿,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基地。加大节庆旅游资源开发,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策划开发集乡土风俗文化和传统节庆文化于一体的假日旅游产品。统筹推动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开发优势互补的文商旅一体产业链。发挥松江报、电视台和新媒体宣传推介旅游的作用;发挥文化名人名篇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优势;发挥博物馆、程十发艺术馆等开发旅游文创产品的作用,如以程十发艺术作品为主题的连环画、书画仿真作品等,使文化成为力推全域旅游的有力支撑。

构筑文化人才高地

实施《松江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集聚力度,大力培养文化领军人才和文化突出人才,扶持资助优秀文化后备人才,对优秀文化人才在职称、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双创”人才集聚力度,积极探索与优秀社会资源、高校资源合作培养文化创新人才新模式。优化文化人才使用环境,推进系统内外双向交流任职、挂职锻炼,健全人才选拔、考核、激励和流动机制。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平台作用,集聚体制内外的优秀文化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服务管理。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设,在国外和市外两个维度上,引进来、走出去,加强本土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化展览、博览会、书展、旅游推介和“欢乐春节”等大型对外文化活动,助推松江文化的国际传播。积极宣传推介书法、顾绣、丝网版画等我区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程十发艺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与市级、外省市场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学术研讨,扩大对外影响力。利用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国际朗诵艺术节等品牌活动,构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对外文化交流联动机制,深化区域间、城市间和市民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讲好松江故事、传播松江声音、阐释松江特色、展示松江形象。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