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虾我们走”是个什么梗?不仅玩到航母上,还出了单曲

2017-05-05信息快讯网

4月26日,首艘国产航母在万众瞩目中下水,牵动国人情感,引发舆论围观。此后,网上又推出“我给航母来取名”活动,广大网友大开脑洞,为新航母名称出谋划策。截至目前,“皮皮虾号”以126.2万票的超高人气雄踞榜首,这一“画风清奇”的名称甚至引起国防部官方回应,引发舆论热议。

 

“皮皮虾我们走”是个什么梗?不仅玩到航母上,还出了单曲-信息快讯网

日前,李行亮全新单曲《皮皮虾我们走》也已正式上线。首次突破次元壁的李行亮,新歌《皮皮虾我们走》一经上线就占据各大电台、音乐榜单榜首!写实且接地气的歌词,配上纯正的布鲁斯编曲以及热血带感的吉他伴奏,简直燃爆world加班狗战魂,魔性十足。

 

“皮皮虾我们走”是个什么梗?不仅玩到航母上,还出了单曲-信息快讯网

“皮皮虾我们走”究竟是个什么梗?为什么这么火?

网络热词“皮皮虾”的崛起

现实中的皮皮虾又名螳螂虾、琵琶虾、虾耙子、瀨尿虾等,简单地说就是一只形似螳螂的海虾。而皮皮虾之所以爆红于网络,源于近年来兴起的电子竞技。“皮皮虾”摘自“皮皮虾我们走”这一网络流行语,其原型是热门电子竞技游戏“英雄联盟”中一位人气选手的口头禅“皮皮猪我们走”,经网友改编后渗透到各类游戏圈和聊天软件当中。

 

“皮皮虾我们走”是个什么梗?不仅玩到航母上,还出了单曲-信息快讯网

不同于“屌丝”、“给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具有明确含义的网络热词,“皮皮虾我们走”只是网民们一句毫无实际含义的口头语,是网民群体无意识下塑造出的娱乐化概念,主要用于网络聊天时活跃气氛。庞大粉丝群体的传播,加上各种网友自制的“皮皮虾”表情包,一来二去,“皮皮虾”火了。

近年来,“皮皮虾”这类网络热词层出不穷,充斥于互联网世界各个角落,俨然成为了网络群体独特的话语方式。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络热词的形成及传播过程中极易形成“群体化”效应,即当人们在使用某一个网络语言表达自己立场观点的时候,如果能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同并推广使用,这样周而复始地得到海量网友参与,网络热词随即形成。

“皮皮虾”传播热度不减出尽风头

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4.23-4.30)显示,自4月23日“海军节”以来,有关“国产航母”的新闻报道量达22996篇,微博9905条,微信14623篇,论坛帖子18353篇。4月26日,国产航母下水,“我给航母来取名”活动发起以来,有关“皮皮虾号”网媒报道转载有1896篇,微信2108篇,微博1570条,论坛600篇。尤其在27日,国防部回应“皮皮虾号”航母名称后,传播热度达到峰值,“皮皮虾号”在舆论场中出尽了风头。

李行亮全新单曲《皮皮虾我们走》一经上线就占据各大电台、音乐榜单榜首,歌词真实而有趣,整体风格欢快而可爱。制作人潘高峰编曲上采用了布鲁斯为基础上,引用了很多有趣的旋律穿插其中。让这首从“二次元空间”的音乐风格与真实乐队结合的毫无违和感,营造出傻傻贱贱而不缺个性的听觉感受。除了编曲的脑洞大开,不得不提的是这首歌曲的唱法。李行亮首次尝试二次元音乐,他下了一番苦工。一改往日安静抒情的唱腔,李行亮在与二次元虚拟人声唱法的不断碰撞和模仿中,用活泼调皮的音色诠释出二次元音乐的魔性、搞怪。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随机抓取了参与转发、评论“皮皮虾号”的微博用户1778名,分析了1881条帖子。按照年龄层、性别、职业、兴趣关注点等标签对这一群体进行画像。(综合百度指数、BlueMC等统计分析所得)

在这一群体中,90后、95后群体占据主流,占比高达77%,年龄层较低。性别方面男性用户高于女性。群体中职业标签为白领、公职人员、大学生的较多,这一群体的特征表现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社会问题比较关心,同时愿意表达个人观点,网络事件参与度较高。

 

“皮皮虾我们走”是个什么梗?不仅玩到航母上,还出了单曲-信息快讯网

 

“皮皮虾我们走”是个什么梗?不仅玩到航母上,还出了单曲-信息快讯网

关注“皮皮虾”号人群年龄分布

 

“皮皮虾我们走”是个什么梗?不仅玩到航母上,还出了单曲-信息快讯网

关注“皮皮虾”号人群性别分布

 

“皮皮虾我们走”是个什么梗?不仅玩到航母上,还出了单曲-信息快讯网

关注“皮皮虾”号人群地域分布

用网络热词这一话语表达方式营造舆论正能量

网络热词是互联网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它是文本娱乐化、阅读碎片化和信息海量化下形成的独特话语方式,因其形式简短、风趣,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娱乐化色彩,对网民参与公共议题和解读社会事件产生着重要影响。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表明了对泛娱乐化的担忧,“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网络热词的大量使用,难免会造成社会严肃议题的消解,大量娱乐性的词汇充斥在热点事件中,娱乐性替代了事件的严肃性,网民在一片戏谑中粗暴地解读社会问题。近年来被过度娱乐化的“城管”形象就是典型,相关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社会价值判断和舆论引导方向。

但是,网络热词也不完全是娱乐至死的“废文化”,在当下社会中它更是一种话语表达方式。相比于主流媒体传统的文本表达,网络热词更具表现力、包容性,更易抓住受众情绪,推动事件传播。同时,网络热词有助于拉近严肃社会议题的距离感,让更多的网民群体参与讨论,提高社会事件参与度。

从此次航母命名事件中可以看到,严肃的军事话题与网络热词相遇,发生了“化学反应”,极大提升了传播的力度和效果。在这些严肃社会话题中,青年人运用网络热词及表情包等衍生语言参与公共话题,不仅直观地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发展的自豪感,同时以更具亲和力的方式推动了事件的传播,达到了情感的高度共鸣。

如果运用得当,网络热词也可以成为舆论场正能量建设的强大引擎。舆论引导“因势利导”,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网络热词,才能更加贴近网民群体,提升传播效果,传递正能量。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