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治理和利用,中国贡献有几何

2017-05-07信息快讯网

 

极地治理和利用,中国贡献有几何-信息快讯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右)在现场精彩演讲。袁婧 摄

报讯 (记者 袁琭璐 实习生 丁怡)中国在登上南极洲后的30年中有何作为? 如何开发和保护正在冰雪消融的北极?昨天下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做客讲堂人文解读“四大未知疆域”(太空极地深海网络)系列讲座之二《南极与北极:冰雪世界的中国梦》,并分别主讲《南极洲,中国登陆之后》与《北极圈:中国的起点与命运共同体》。在与现场300余位听众分享了中国在南极的科考征程及在北极的科技外交后,杨惠根与杨剑指出了中国在极地的未来之路:为人类的和平和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杨惠根首先揭示了极地的重要性,“极地的冰天雪地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器,虽地处遥远的地理位置,却与各国息息相关。若南极冰盖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7米,加上北极格陵兰冰盖的消融,一共会上升63米,那么中国东部的海岸线将后撤400公里。”杨剑补充,“气候变化是全球的议题,而北极恰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指示器,它的气温上升是全球速度的两倍。”

回顾中国在极地的一系列成就,杨惠根认为,中国在南极研究上虽起步较晚,但凭借众多傲人的成绩正在向强国迈进:问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成功建立中国南极昆仑站,并在冰穹A的天文观测上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发现极地微生物新属和新种类;中国极地科学家从南极大陆回收陨石11400多块,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南极陨石保有国;此外,在北极治理、航道利用、南极政策、气候变化应对等问题上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如同对南极“发现”“科考”“利用”的三阶段,中国的北极之路也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25年起获得权益,1971年开始参与治理,1990年以后给予科学贡献,2010年之后开始参与开发。杨剑指出,中国在2013年被接纳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是北极事务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有三方面的目标:一是为我国的经济安全探索新的空间和选择,二是为我国的极地科学取得领先地位创造条件,三是要为提升国际地位进行战略运筹。杨剑举例,2013年成立的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是中国北极外交的一个例证,为中国和北欧五国开展北极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中国在南极30年,未来路在何方?杨惠根认为应该从对南极的科学认知转向范围更广的和平利用,“南极考察研究应着眼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责任和国家整体安全利益,参与和推进南极治理体系建设、促进极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保护南极自然和生态环境,为人类福祉与和平利用南极作出应有贡献。”而中国的北极政策在杨剑看来,同样要着眼于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长远利益,以科学考察和技术研发为先导、以航道和资源利用为主线、以国际合作为突破,积极开展在北极的科技外交以减少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

挑战极地驾驭 捷豹路虎冰雪驾驶学院正式启动
韩正出席市社联第七次代表大会: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上海的新贡献
习近平会见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希望不负重托—— 为香港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高三最后两个月,利用好了大有作为
财经观察:“中国制造2025”引领制造业从“大”到“强”
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
惊艳世界 连老外都向往的中国世外八大民居
特朗普称美国不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握紧创新钥匙 打开“中国制造”新天地
“课外辅导市场”的全球治理经验
“走心”服务强化社区治理向心力
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
“低头司机”治理难难难!看各国如何出招
合作治理共享自行车的可喜探索
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我们的“大鸟”刷爆朋友圈
【书人茶话】华裔作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作用
韩国总统选举将于9日举行 各候选人利用最后周末拉票
丢人丢到了国外!四中国留学生代考托福在美被抓
勇当排头兵 敢为先行者 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推向前进——韩正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完胜老干妈?这款中国辣酱在美国炒到10万天价
中国温度:温暖你我,照亮中国
韩正会见阿根廷总统马克里,上海愿为促进中阿两国之间友好交流合作贡献更大力量
中小河道治理除了“不黑不臭”,还得“生机勃勃”
那些在全球治理一线贡献智慧的中国年轻人
"雪龙号"完成第八次北极科考 中国加大北极地区参与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