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司机”治理难难难!看各国如何出招

2017-05-02信息快讯网

 

“低头司机”治理难难难!看各国如何出招-信息快讯网

一边开着车,一边见缝插针地接几单网约车生意或回复几条微信……如今,不少人在生活中因离不开手机而成了“低头族”,开车时就成了“低头司机”,这无疑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日前,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因驾驶者浏览手机而引起的交通肇事案件。肇事司机因低头看手机,没有及时发现车辆已偏离道路,撞到在前步行的行人,导致该行人抢救无效死亡。

庭审中,肇事司机承认,自己明知在驾车过程中看手机是不对的,但仍抱有侥幸心理。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司机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尽管司机有自首情节和积极赔偿行为,但依然有不少网友认为“判得太轻”。

近年来,由分心驾驶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已呈上升之势,“低头司机”俨然成为潜在的道路杀手。治理开车时使用手机的行为,力度不小,但成果寥寥。围剿“低头司机”,靠法律、靠科技,也要靠自律。

边开车边发短信发生车祸的概率提高23倍

“低头司机”有多普遍?据一项调查显示,59%的中国驾驶人开车过程中看微信,31%的人玩自拍或拍照,36%的人有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危险行为。

打电话、发微信、查看导航信息等是开车时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为了方便,不少司机还在车内安装了手机支架。有网约车司机表示,由于要接单、联系乘客、查看路线,不得不随时盯着手机,而自己又不愿为此停车浪费时间。

事实上,“低头司机”并非中国特色。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超过1/4的车祸是由使用手机引起的。2013年,21%的车祸涉及使用手提或免提电话,由手机短信而引发的车祸上升到了6%。而英国官方的统计也表明,2009年,16%的交通死亡事故和20%的交通伤害与开车时分神有关,且大多数司机都是年轻人。

开车使用手机属于“分心驾驶”的表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34%的受访者存在分心驾驶的行为。

据业内人士介绍,分心驾驶行为可以分为3类:一是满足驾驶人身体舒适需求的分心驾驶行为,如抽烟、饮水、进食、调节空调等行为;二是满足驾驶人心情愉悦需求的分心驾驶行为,如化妆、刮胡子、聊天等,也包括使用手机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等;三是周围环境引发的分心驾驶行为,如照顾小孩、长时间关注某个车外突发情况等。

研究显示,正常驾驶时,驾驶人反应时间在0.3秒—1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延迟3倍左右。而且行车间距延长,让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同时车辆横向控制能力降低。模拟实验的结果证明,开车打手机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很重要,则驾驶人的注意力会下降37%。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

如何界定和惩罚这一行为亟待解决

3月25日,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正式生效实施。其中,该条例第34条第7款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浏览电子设备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这类违法行为将被处以计2分、罚200元的处罚。

专家表示,这一规定明确,除了接听拨打手机之外,发微信、刷微博、玩游戏等使用手机的行为都不被允许。同时,包括平板电脑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电子设备,在驾车时都不能用。

那么,如果遇上红灯或拥堵时,车辆处于停驶状态,是否可以使用手机?上海交警部门表示,行驶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遇红灯时暂停,因此同样不能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除了上海外,多地也展开了对“低头司机”的打击。浙江省从3月1日起,对开车使用手机等20项隐蔽性交通“顽疾”进行为期10个月的集中整治。据了解,仅2016年,浙江因开车使用手机、分心驾驶等影响安全行为共导致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占全省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44.3%。

事实上,对于开车使用手机的行为,相关法律早有规定。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开车使用手机将被处以扣2分、罚款200元的处罚。但对这一处罚标准,各方观点不一。尤其是开车时使用手机的场景越来越多,事故频繁发生,如何界定和惩罚这一行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低头司机”难杜绝主要在于执法难

事实上,“低头司机”之所以难以杜绝,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执法难。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50个国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在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相似的执法取证困境。

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超3.64亿人。汽车越来越多,使用手机的行为难以捕捉,执法取证的难度可想而知。

有关人士建议,对于驾驶中使用手机的监管与查处,应结合视频识别等技术,加强对使用手机等重点分心驾驶行为的取证工作。

为此,除了采取“人海战术”外,多地已启用高清监控设备以及各种“黑科技”,以抓拍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从去年8月开始,上海启用电子警察自动抓拍驾驶员开车打手机的行为。系统开发前期,公安交警部门搜集了500余张抓拍到的典型图片,输入后台建模,通过计算机自动比对,系统能在短时间对违法行为进行判定。

据介绍,目前类似电子警察系统判断是否开车打手机,需要满足两个要素:其一是驾驶员手的位置;其二是手中有手机。有业内人士指出,开车使用手机的方式很多,相对于“打手机”的明显特征,“玩手机”更加隐蔽,取证难度更大。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分析这类行为特征,让科技设备能更加准确、敏锐地判断出这些行为。

专家建议,应全面研究驾车使用手机的行为特征,制订违法行为取证标准,为杜绝此类行为提供法律支撑。同时,加大打击力度,通过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让“低头司机”不再“低头”。

而从技术上,业内人士表示,应针对开车使用手机等分心驾驶行为,开展预防和监测技术研发,改进车辆安全装置。如车载语音控制系统、定速巡航等,降低驾驶人分心驾驶的几率。注重分心驾驶被动矫正技术研究和应用,如疲劳检测、车道偏离预警等技术,确保分心驾驶行为发生后能够及时发现和矫正。

他山之石

整治“低头司机”看各国如何出招

美国

关于分心驾驶,美国对18岁以下未成年司机、持商业驾照的司机和校车司机监管最为严格。纽约州、加州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5个州禁止在公用道路开车时使用手持电话,一经发现会直接被警察拦截并处罚。包括首都华盛顿在内的38个州禁止新手司机和未成年司机通过任何形式使用手机。

美国对开车时收发短信的规定也很严格,目前只有4个州没有禁止开车时收发短信,而且违法者一经发现会直接被警察叫停处罚。处罚规定也有不同,加州只罚钱不扣分,纽约州又罚钱又扣分,犹他州在开车时发短信将被罚款750美元以及90天入狱监禁。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司机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都会被扣分和罚款。通常每个州的惩处力度大约是扣3分以及罚款二三百澳币(约合1500元人民币左右)。2015年,澳大利亚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副驾驶使用电子设备也被严格限制。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如果被副驾驶位置上的乘客使用,并且在驾驶员的视线之内,一样是违法的。

法国

2003年和2012年,法国政府两次调整交通法规,逐渐加大了对驾车打电话行为的约束和惩罚。现在法国严格禁止司机在驾车时以手持的方式使用手机,一旦发现将在驾照上扣去3分,并处最高750欧元的罚款。

新加坡

新加坡从2015年起实施了被称为“世界上最严交规”的新版交规,规定司机开车时手绝对不能触碰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同时还禁止使用耳机或者手机免提功能接打电话,即便等红灯时也一样。

根据规定,第一次违规的司机,最高可能罚款1000新币(约合人民币5000元),监禁6个月。第二次违规将受双倍惩罚。任何被发现在开车时手中握有手机的司机都将被定罪,手握手机不仅包括打电话发短信行为,也包括上网、访问社交网站、下载视频等。

【阅读西方】《如何更好地学习》
青浦区28条重点整治河道如何做到岸边违建“归零”
聚焦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三大焦点 如何保障公平
留学美国,公立院校与私立院校该如何取舍?
深夜急救 他可能是全国“闯红灯”最多的司机
被新技术拥抱的课堂如何革新
司机提现不“易到”,乘客叫车不“易到” 易到出什么事了
上海发布提醒:莫做“低头族”,乘坐地铁注意脚下安全
“课外辅导市场”的全球治理经验
“走心”服务强化社区治理向心力
沪市民反映出租车难叫 司机确有苦衷需要被理解
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
李湘一个月伙食费7万 如果在魔都过一天呢?
就在上海周边 5月中国10个最美的地方只有1%的人去过
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下周召开!810名代表如何产生?报告有哪些重点?
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如何暗藏他未来的前途?
合作治理共享自行车的可喜探索
极地治理和利用,中国贡献有几何
小行星命名:如何让你的名字名扬宇宙!
追问上海:迈向“全球卓越城市”如何持续保持“温度”
职场妈妈如何走出“时间贫困”
低头族遭遇地铁急刹车摔伤致残终审判决:地铁公司减责五成
中小河道治理除了“不黑不臭”,还得“生机勃勃”
那些在全球治理一线贡献智慧的中国年轻人
夜乘网约车母亲称8岁幼女遭猥亵 司机:误会
TOYOTA86 2017驾驶训练营首站收官:做秋名山老司机so easy!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