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8名学生“宇航员”将入驻密闭舱室生活一年,能上网看书

2017-05-10信息快讯网

北京晚报5月10日报道,电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在火星的基地里自给自足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其实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中,宇航员们经常需要面对密闭空间、无任何外援的全自主生活。从今天起,8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宇航员”将分两批进入该校自主设计的密闭舱室“月宫一号”,开启365天的完全自主生活。“月宫一号”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密闭程度最高的四生物链环人工生态系统。

 

北航8名学生“宇航员”将入驻密闭舱室生活一年,能上网看书-信息快讯网

“月宫一号”

 

本文图片均来自中国日报网

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北航校内的“月宫一号”舱室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为“宇航员”入舱做最后的准备。记者看到,“月宫一号”由1个综合舱、两个植物舱组成。植物舱内的三层植物架上种满了各种作物,有生菜、茄子等等。

事实上这不是“月宫一号”第一次投入应用。早在2014年,就有3位北航学生“宇航员”在全密闭的舱内自给自足生活了105天。与上次相比,这次实验又有了新的变化。研究团队负责人刘红教授说,首先是实验时间更长,这次8位“宇航员”分两组,每组两男两女,将在舱内生活整整365天,“两组人交替入舱,交接在专门的‘气闸舱’缓冲带完成,跟真实的空间站换班一模一样。”

同时记者了解到,这次新增了一个植物舱,所种植的蔬菜、农作物增加到了30多个品种,包括小麦、茄子、豆类、西红柿,还有作为水果的草莓。动物蛋白方面,“宇航员”们除了自己带了一些肉类外,主要就靠舱内养殖的黄粉虫补给。“宇航员”们还带了一些启动用水,入舱后将完全依靠这些水循环使用维持生活。

 

北航8名学生“宇航员”将入驻密闭舱室生活一年,能上网看书-信息快讯网

第一批“宇航员”中的舰长刘慧介绍,进舱后每位队员都有独立的分工,比如她就负责统筹舱内所有工作,2号植物舱的种植和管理,还有做饭,“我们收获小麦后会脱粒磨粉,我是河南人,会做馒头。”她笑道。在这样密闭的空间长时间生活会不会孤独?刘慧说他们已经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验项目和业余生活,“里面还有动感单车,我们也可以上网、看书,不会孤独的。”

记者了解到,“月宫一号”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植物、动物、水、微生物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生态系统,空气、水等全部在舱内循环,废弃物也由舱内自主处理,力争实现全舱闭合度达到98%以上,最大限度接近太空探测的环境。这个闭合度在全世界的类似实验中也是遥遥领先的。

刘红说,我国神舟系列飞船还有国际空间站通常会携带全部物资,或通过物理化学方式再生氧气和水,宇航员吃的食物只能一次性携带充足,不能再生。然而如果人类在未来进行更长时间、更远距离的太空探索,食物完全通过携带储存供给,或进行地面补给将变得十分困难。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生物再生”,在月球、火星基地,或是飞向火星的飞船中,构建一个类似地球生物圈的小型生态系统。

在这样一个系统真正飞向太空之前,就需要在地面构建一个一模一样的系统,进行一系列集成试验研究,为将来人类真正在太空居住提供保障,这就是“月宫一号”的目的。(原题为《8名学生“宇航员”入驻“月宫”一年》)

来源:北京晚报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