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现行制度,有效规范股东减持

2017-05-28信息快讯网

(记者唐玮婕)针对以“过桥减持”规避减持限制、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短期内大量减持等市场暴露的突出问题,证监会昨天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董事监事高管)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步出台完善减持制度的专门规则,力图有效规范股东减持股份行为。

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介绍,随着市场情况的不断变化,现行减持制度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大股东通过非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如大宗交易方式转让股份,再由受让方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卖出,以“过桥减持”的方式规避集中竞价交易的减持数量限制;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的减持数量没有限制,导致短期内大量减持股份;对于虽然不是大股东但持有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的股东,在锁定期届满后大幅减持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有关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够完备,一些大股东、“董监高”利用信息优势“精准减持”;市场上还存在“董监高”通过辞职方式,人为规避减持规则等“恶意减持”行为。

此次出台的《规定》专门针对重点,充分借鉴境外证券市场减持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现行减持制度做进一步完善,有效规范股东减持股份行为,主要措施内容有十条。

邓舸表示,股份减持制度是资本市场重大的基础性制度,也是境外成熟市场通行的制度规则,涉及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对于维护市场秩序稳定,提振市场信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市场各方主体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自觉遵守减持制度规则,切实做到规范、理性、有序减持股份,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关链接

《规定》十条主要措施

一、鼓励和倡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进一步强调上市公司股东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股份锁定期的要求,并切实履行其就限制股份减持所作出的相关承诺。

二、完善大宗交易制度,防范“过桥减持”。明确有关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时,出让方、受让方的减持数量和持股期限要求。

三、引导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在股份锁定期届满后规范、理性、有序减持。

四、进一步规范持有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的股东的减持行为。

五、健全减持计划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转让股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报告、备案、披露制度,防范和避免故意利用信息披露进行“精准式”减持。

六、强化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诚信义务,防范其通过辞职规避减持规则。

七、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对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市场化退出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八、明确大股东与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的,其持股应当合并计算,防止大股东通过他人持有的方式变相减持。

九、切实加强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责,对于违反证券交易所规则的减持行为,证券交易所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

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减持行为,对于利用减持进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加强稽查执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格追究违法违规主体的法律责任。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