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生活智慧
■本报见习记者 朱颖婕
适逢端午时节,上海各个活动场馆中,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做香囊、编蛋袋、包粽子、射五毒、投壶……孩子们在这些传统民艺、食俗、游戏中,感受端午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
端午民俗凝结先民非凡生活智慧
给孩子送香囊,历来是端午节的传统民俗之一,其不但有襟头点缀之用,而且有避邪驱瘟之意。那么,为何会产生这一民俗呢?
在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家陈勤建教授看来,端午节是我国最早的“健康卫生节”,体现了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的智慧和传统。因为农历五月初五适逢初夏与仲夏之交,气温上升,万物生发,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等毒虫、毒物也渐渐活跃起来。因而民谣中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
为了祈求平安、禳解灾异,先民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香花、兰草等自然香料的保健作用。由此衍生的端午民俗包括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泡兰汤浴、饮蒲酒,等等。陈勤建笑称:“这就是早期的芳香疗法。”
“端午节的诸多民俗,凝结了先民非凡的生活智慧。”陈勤建说,这就是关注自然、善待自然、相信自然,从而顺势而为,利用自然的力量抗衡其中的灾异。可以说,这些做法和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倡导人们追求正义、驱除邪恶是端午内涵之一
就在端午前夕,黄浦区卢湾中学六年级学生的课堂上还新增了一节以“端午”为主题的“英语+语文”无边界课程。英语老师为学生介绍粽子、黄酒等端午传统食物的英语说法,语文老师则给大家讲述了屈原的生平经历及传世名句。课后,四名学生还将“屈原跳汨罗江”的故事编成了一部英语短剧。“让学生聆听先贤故事,是为了让他们感受那些值得后人传颂的精神。”该校校长何莉说。
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逐渐渗入,令端午节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背后寄托了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种种需求。“倡导人们选择美好、拒绝丑秽、追求正义、驱除邪恶,正是端午节内在的涵义之一。”民俗学研究专家鲍鹏山说。
对传统节日的淡漠是一种文化缺失
有专家认为,现在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渊源及内涵理解不深,而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直接将传统节日与小长假画上了等号。
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端午历史文化意义的了解,奉贤区惠敏学校近日特意开设了几门“端午特色课程”。
比如,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唱响端午民谣;体育课上,大家用滑板作“龙舟”,来了一场友谊赛;活动课上,老师系统介绍了端午的由来及民俗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孩子们渐渐感受到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鲍鹏山表示,所有的传统节日其实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伦理亲情和幸福感。某个古建筑拆了,很多人会觉得可惜,殊不知,现代人对传统节日的感情日益淡漠,同样是一种很大的文化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