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空间站2022年前后运营

2017-06-07信息快讯网

中国载人空间站进展如何? 中国人会登上月球吗? 美国“龙”飞船运送“中国货”释放什么信号?6日在北京开幕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就载人航天领域的热门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2020年我国将进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

“随着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启动。”杨利伟说,中国载人空间站计划到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载人空间站的建设阶段,我国将进行四次以上的载人飞行任务。其中,2020年我国将进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

杨利伟说,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采用对称T形构型,轨道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设计寿命10年,额定成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乘组一般在轨执行任务周期为半年。

空间站各舱段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货运飞船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据介绍,我国发射首个核心舱到空间站完全建成,需十几次发射,其中最主要的发射有三次,即发射核心舱和先后发射两个实验舱,其中计划于2019年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核心舱。

杨利伟介绍,中国空间站在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上均配备了具有国际化标准接口的科学实验柜,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主要领域包括: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此外,还将研制发射2米口径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可用于开展大规模、多色成像与无缝广谱巡天,为天文和物理科学前沿提供观测数据。

杨利伟说,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建成后,航天员驻留时间将延长至三个月到半年,还要完成大量的科学实验以及空间站的维护维修任务,这对航天员的知识储备和训练都提出新的挑战,比如航天员地面训练将用到虚拟现实的技术手段,帮助航天员在更真实的模拟太空环境中操作。

杨利伟说,目前,航天员正在为载人空间站任务做准备。同时,我国将于2017年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选拔的范围会扩大,不仅要从空军的飞行员中选拔出航天驾驶员,还要从航空航天相关技术的专业领域中选出工程技术人员担当航天飞行工程师。

“龙”飞船送“中国货”释放合作积极信号

6月5日,美国“龙”飞船往国际空间站送“中国货”。尽管受阻于美国国会2011年出台的“沃尔夫条款”,中国与美国官方的太空合作被“冷冻”,但“龙”飞船将中国独立设计的实验项目送向国际空间站,仍在释放一个积极信号,那就是航天探索国际合作仍有很大空间。

杨利伟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国际或地区航天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框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中国空间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继续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平台技术与舱段研制、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航天员选拔训练与飞行、载人航天技术成果推广等领域,与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机构开展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普通人空间飞行不是大问题

杨利伟说,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是立足于近地空间,并以此为根本向深空发展。中国人进入更远的深空,包括载人登月都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我国载人登月尚未立项,但载人登月的预先研究正在进行,为未来任务储备技术基础。

人类前往深空必然要有长时间的空间飞行,对航天员来说将面临哪些挑战?

“首先是时间长,比如人要去火星,往返就需要八九百天的时间;其次是狭小空间给人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再一个是技术,怎样给航天员提供安全的环境。此外,还需航天员掌握丰富的深空探测知识,来面对未知的环境。”杨利伟说。

对普通人来说进入太空是否遥不可及?

杨利伟说,我们知道,1998年当时已77岁的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乘坐航天飞机上天,成为史上年龄最大的飞天者。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的范围还会扩大,相信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未来普通人去空间飞行不是大问题。

关于是否还会进入太空,杨利伟说,目前还没有时间表。“但我现在还在参加训练,根据载人航天工作需要,时刻准备着。”

“载人登月您愿意去吗?”记者问。“如果有机会,没有问题。”杨利伟说。 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李松

(据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国际空间站将首次释放中国卫星
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
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全面胜利 2019年至2022年组建空间站
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进入冲刺阶段
《外科风云》为国产行业剧打开热议空间
中国彩礼地图出炉一起去十大宜居城市生活
中国美女嫁德国土豪砸500万自建别墅
中国与尼泊尔签署两国“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传承好共产党人的光荣和梦想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中瑞青少年钢琴音乐会”献演上海之春 向世界传播中国钢琴百年经典
运营商试水智能家居服务 上海电信“智慧家庭”旗舰店 
中运量71路试运营三个多月 全程运行时间省20%
NASA新款火星车2020年发射 从火星拿石头回地球要24亿美元起
沪上两大运营商联手“提速降费”
首批社区幼托点6月初试运营 全市职工亲子工作室扩至59家
上海首批3家社区托幼点6月投入试运营
精准扶贫不落下一户一人
今夏,在博物馆追溯大师足迹
轨交17号线今年底将建成运营 75条公交线拟调整
中国古代史上的超级建筑工程你去过几个
上海"市民修身行动”文明礼仪培训工程启动 到2020年将培训500万市民
中国“网”速提速中国
中国学生为何能在PISA财经素养测评中得第一
中国宜居城市最新排名出炉 这两个城市垫底
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落幕
“麻辣烫小马路”开辟创意新空间
申城轨交将增开三条线路 确定今年通车试运营
申城轨交将增开三条线路 确定今年通车试运营
上海常住老人2025年起将急剧增加
俄专家:2024年约120吨国际空间站碎片将会坠入地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