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进入冲刺阶段

2017-05-11信息快讯网

眼下,黄浦江两岸45公里沿江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已进入冲刺阶段。按时间节点,到今年6月,浦西的杨浦区、虹口区和黄浦区的滨江区域,以及徐汇滨江的北段,将实现基本贯通并开放,浦东陆家嘴、世博、前滩等重点区域也将先行完成改造任务实现开放;到9月,徐汇滨江的中段和浦东滨江的杨浦大桥至陆家嘴区域,将实现贯通并开放;到12月,其余区段将陆续实现贯通开放,最终完成“45公里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开放”的目标。

当人们像期盼新生儿一样,期盼着沿江岸线公共空间展露新貌时,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美丽滨江,应该起个怎么样的名字?目前,滨江的名字五花八门,除了按照各区划分的滨江段,如浦东滨江、黄浦滨江、杨浦滨江、徐汇滨江、虹口滨江等,还有外滩、北外滩、南外滩、东外滩、西岸、东岸、前滩、里滩等叫法。这些“名字”有何来历,受到多大认同?沿江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在即,怎样的名字能与美丽岸线相匹配?

东岸与西岸

长期以来,黄浦江浦东一侧岸线并没有完整、连贯的统一命名。直到前几年,“浦江东岸”的名字才进入人们视野,几乎同一时间,浦东新区成立专门负责滨江开发的东岸公司。

说起“东岸”一词的来历,公司相关人士透露,这一名字并没有太多历史考究,“当时只是想到浦东处于黄浦江的东边,这一侧的岸线叫东岸,顺理成章。而且那时徐汇已经把那边的滨江命名为‘上海西岸’,徐汇滨江与浦东隔岸相望,‘东岸’也有与浦西滨江相呼应的寓意。”

相比“东岸”,23公里浦东滨江沿线的许多具体地块,其命名则大多延续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比如陆家嘴、民生路码头、东昌路绿地、后滩、三林等,这些具体地块的命名经过了地名部门核准。

浦东滨江区域还有一个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名字“前滩”。此处以前是大片农田、零星民居。后来世博会举办,这里的城市道路开始修建贯通;世博会后,陆家嘴集团负责这里的整体开发,计划打造陆家嘴升级版。这片区域由于与后滩相邻,又处于黄浦江上游,因此被称为“前滩”。

那么,比浦东“东岸”早诞生的徐汇“西岸”之名是如何得来的呢?

徐汇滨江贯通空间景观大道占8.4公里。说到徐汇滨江,很多人会想到另一个称谓:西岸。而在国内外现当代艺术圈中,“西岸WestBund”的知名度要比“徐汇滨江”更高一筹。负责徐汇滨江整体开发和建设的西岸集团这样表述:“上海西岸,是后世博时代起,徐汇滨江地区的全新称谓和城区品牌。”

2008年,徐汇滨江紧跟世博园区的步伐,开始实施开发建设计划。当时黄浦江岸线的浦西段除老外滩外,还没有大范围开发贯通的区域。因此,率先启动整体开发的徐汇滨江就使用“上海西岸”作为城区品牌,寓意黄浦江的西岸,“西岸集团”也因此得名。上海西岸还有一个小目标,就是成为与巴黎左岸、伦敦南岸和纽约滨水区、旧金山湾区一样的世界级滨水岸线,不仅有绚丽风光和宜人生态,还有自成一派的艺术人文气息。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浦东滨江与徐汇滨江岸线长度差异大,不能等量齐观,“东岸”与“西岸”之名容易给人造成混淆。

外滩与里滩

黄浦段滨江历史非常悠久,开发较早。黄浦滨江,北起苏州河,南至日晖港,东临黄浦江,西至中山路,岸线总长约8.3公里。不过,自北向南,每段滨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名字。

从外白渡桥到延安东路一段,岸线长约1.5公里,为施工方便,叫外滩滨水区,就是大家熟知的外滩。18世纪,这里是一片荒芜的浅滩,沿滩有一条狭窄的泥路,供船夫拉纤时行走,滩的西边为农田,阡陌沟渠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茅舍。伴随着上海开埠,外滩也发展起来,很多重要的港口码头、中外资银行相继出现。有资料记载,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上海县城厢之外的浦滩,被称为“外滩”,这里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

沿着黄浦江从延安东路往南到陆家浜路,就是南外滩滨水区,约有3公里多,中间有着老上海人非常熟悉的客运码头——十六铺码头。南外滩区域形成很早,沿着黄浦江延伸的外马路早在1897年就已建成,是上海人自己筑造的第一条新式马路。有老居民说,当时这一区域属于老南市区,慢慢有了“南外滩”的叫法。从地理位置上,南外滩处于外滩以南;在产业规划上,董家渡地块等主要发展金融服务业,而外滩一带也是以金融服务业为主,产业定位一脉相承。所以,南外滩这一叫法虽然是后来才有的,但如今接受度很高。

沿着黄浦江继续往南,陆家浜路到日晖港桥的一段滨江,长约3公里多。当年的世博浦西园区就在这里,附近很多居民都管这一带叫浦西“世博滨江”。如今,世博会留下的多个场馆还矗立在这里。

再往前追溯,“世博滨江”这一带曾有过“里滩”的叫法。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上海地名学会副理事长薛理勇撰写的《十里洋场》记载:上海地名习惯,一般把河流的上游称“里”,下游称“外”,于是上海人以陆家浜为界,上游称“里黄浦”,下游称“外黄浦”。以前的黄浦江没有堤岸,是滩地,而黄浦又是潮汐河,每天准时涨潮落潮,落差可达数米,涨潮时江水一直到岸边,而落潮时露出足有百余米的滩地,于是里黄浦的滩地处被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今日晖港临黄浦的“南园公园”一带,旧名就叫“里滩”。

北外滩与杨树浦

虹口滨江区域,许多人称之为北外滩。关于北外滩的叫法,大约是十余年前由虹口区政府提出。记者从坊间了解到,2004年左右,当时国家层面提出虹口东大名路两旁要建立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因其地理位置在外滩的北面,随后政府提出建设北外滩滨江绿地,到2013年前后建成,“北外滩”这个名称随之叫开了。

虹口滨江“隔壁”的杨浦滨江,在民间有“东外滩”之称。在学术界较早将杨浦滨江地区称为“东外滩”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系常青教授2003年的一份《东外滩实验——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地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学术报告。文中有这样的表述:“黄浦江流经杨浦滨江北上,直达长江吴淞口,历史上长江航运进出上海首先停靠在这里,这里可比作上海的东大门”。

此后,“东外滩”的称呼在房地产商中叫得比较多,一些楼盘纷纷挂上“东外滩”的名号,主要是看中“外滩”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但对杨浦区而言,目前官方还只有“杨浦滨江”这一称呼。自滨江开发以来,杨浦滨江的历史建筑和工业文明被挖掘出来,而杨浦区近年来更是全力复兴“杨树浦”这一品牌。记者了解到,5月下旬,“2017上海杨树浦国际创新论坛”将在杨浦滨江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举行,邀请各路专家为滨江建设和城市更新出谋划策。

作为区片地名的“杨树浦”,泛指黄浦江以北、长阳路以南、大连路以东的区域,尤以沿杨树浦路两侧的狭长地带为核心。按此说法,今天的杨浦滨江与“杨树浦”的范围基本重合。因此,也有人认为,若将杨浦滨江命名为“杨树浦滨江”,可以保留工业文明印记,寄托老上海人的情怀。

浦东

浦东新区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岸线长度共23公里,将建设滨江亲水道、跑步道、骑行道“三线并行”的慢行系统;纵横铺绿,形成纵向错落有致、横向蓝绿成网格局;从北到南分别打造6个特色区段,做到成熟一段、开放一段。

黄浦

黄浦滨江段岸线总长约8.3公里,建成后可为市民提供约60公顷公共空间。黄浦段旨在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区,贯通后,慢行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三道”由北至南,从苏州河沿老外滩经十六铺一期、二期,沿外马路—苗江路进入世博浦西段,到达南园公园,与徐汇滨江连通。

徐汇

徐汇滨江段将突出工业遗存的有机更新,留住城市记忆;结合现有码头改造提升,拓展水上游览观光功能。全线实行景观大道与开放空间的整体规划,至今年底建成8.4公里景观大道、开放80公顷公共空间,沿江跑道、亲水步道、休闲自行车道实现南北贯通。

虹口

虹口滨江段由西向东,从外白渡桥到秦皇岛路沿江岸线2.5公里。虹口段将打造漫步、慢跑、骑行、主题观光于一体的慢行交通体系;优化完善250米服务半径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场地及多元化的文化艺术设施。

杨浦

杨浦滨江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其中南段滨江规划保护保留历史建筑24处共66幢。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要求,打造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漫步道、慢跑道和骑行道“三道”交织活力带和原生景观体验带。

沪黄浦江东岸涌现出多家主打儿童剧的剧场
我国出台首个海岸线法规 到2020年全国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国际空间站将首次释放中国卫星
浦江高中、晶城中学、蔷薇小学成为中医大附属学校
“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形成
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
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全面胜利 2019年至2022年组建空间站
港珠澳大桥预计下月全线贯通
上海轨交8号线三期改名为“轨道交通浦江线”
黄浦滨江8.3公里将全部打通 从外白渡桥直达卢浦大桥
攻克公务员面试哲理题 走好成“公”最后一公里
沪交警曝光今年超速违法前20名:最快时速达179公里
沪部分公园母亲节送礼物 共青森林公园送康乃馨
纯电动公交首次登陆崇明岛 将全面推广乡间小路
《外科风云》为国产行业剧打开热议空间
上海地铁17号线全线轨道贯通
环世纪公园5公里一跑到底的梦想即将实现
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公共服务
普陀万里街道将现5公里彩路 用脚步为信号灯发电
沪首批试点民宿下月底开业 距离迪士尼4公里
沪首批试点民宿下月底开业 距离迪士尼4公里
上海长江隧桥昨拥堵10公里 1小时车流量达3800
新青年、新技能、新梦想聚首黄浦江畔,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开幕
黄浦交警支队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
沪浦江东岸沿线年内建成12座园桥 供市民娱乐
步道跑道骑行道合一 浦江东岸12座园桥巧串连
黄浦江岸边惊现大闸蟹 市民不顾危险跳下堤岸“满载而归”
浦东:岸线穿行工业遗迹交融文化地标
随着滨江岸线断点陆续打通融合,江景归于一线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