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教师迎转型挑战

2017-06-16信息快讯网

从带着学生刷题到注重提升能力、从专业角度规划学生未来

对于刚刚经历过新高考的高中老师来说,有一点他们感触颇深:新高考带来不同学科地位的更迭以及对学科教学的新要求,中学老师尤其是那些成熟的老师,要应对变化,转型已势在必行。而为了适应师资新需求,各个学校也在对师资进行储备和调整。

抛弃知识点教学,转向能力教学

“要论新高考对于老师带来的挑战,最重要的恐怕是要重新评估自己的学科定位,不能再用‘3+1’时代的要求来要求学生了。”某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能力”被作为学科考核目标之后,对很多习惯于在难度和深度上“做文章”的老师来说,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尤其是很多执鞭高三的教师都是教学年限和经验较为丰富的成熟教师,他们更需要“抛弃过去,拥抱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大学教师对传统中学教学有这样的感受:中学里学的知识点再多,也仍然“支离破碎”,用某高校数学系教授的话来说:“高中三年的数学知识点,其实到了大学,我们一年就能教会学生。”至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育也存在同样问题。

“在传统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之下,中学没能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客观认识世界……学生在中学期间习得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非解决问题的能力。”某知名高校招生负责人说。而这些恰是新高考希望推动中学改变的。

晋元高级中学首席物理教师戴小民就坦言,新高考方案公布后,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调整意见中,删去了一些章节,因此许多与之相关的内容和习题都面临着重组和整合。“考试难度下降了,但是教学的难度提升了。”他意识到,题海战术不再有效果,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融合实验、练习等资源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概念与规律。

对教师而言,取消“文理科思维”是“必修课”

就数学而言,在不分文理之后,教师对教学应该如何把控? 闵行中学数学教师、高三年级组长华佳齐解释说,虽然数学考试不分文理,但是学生的思维模式或多或少有理性思维或感性思维之分,因此对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兼顾两类学生,以及如何平衡教学的文理偏向,是“必修课”。

华佳齐介绍,以前的上海高考数学卷,文理卷难度差距比较大。在得知文理不分卷后,他和数学组教师商讨的结果是,将教学难度定在“文理之间,偏理科一些”的难度,着重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训练。之后,春考数学卷给出的参考信号,证实了这一教学设想。

传统教学中习惯将知识点总结成考题,让学生操练为主的物理教学,将不得不转向通过不同知识层次的构建,真正变成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然以及客观看待世界的能力。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高三物理教学年级组长告诉记者:“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了。”

而对于英语教学,“一年两考”和增加听说测试的考试模式,改变了英语教学的节奏和内容。而且,针对第一次成绩比较理想的学生,如何组织他们在高三第二学期进行比较有效的学习,也是需要中学英语老师继续探索的。

重新定位角色,当好学生的“生涯导师”

不少高三教师感觉到,以前大家的主要任务是在关注高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但现在,各科教师还要从专业角度规划学生的未来。也就是说,新高考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还督促他们思考自身的角色和发展。

闵行中学副校长林唯提到,在等级考之前和出分后,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和职业规划咨询的需求大大增加。最开始,学校只有一个全职心理老师,后来,为更多给学生提供专业心理疏导和职业指导,一些学科老师专门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其中8名教师现已成为兼职心理老师。据悉,今年暑假,闵行中学还将培训30名学科教师成为生涯导师。

在不少中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受到了挑战。在越来越多学校实行走班制后,学生会分散在众多“+3”科目的老师的课堂上,班主任与这些老师的沟通与交流比以往成倍增加。此外,随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更需要班主任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并给予他们合适的引导。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