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受益“中山模式”

2017-06-18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陈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生存时间延长,他们都是得益于中山医院国内创新的“快速康复+微创外科”治疗模式。昨天,第十三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向国内外的专家展示了他们首创的这一诊疗模式。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在大中城市已成消化道排名首位的恶性肿瘤。中山医院普外科秦新裕教授介绍,11年前,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在国内率先引入了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并与麻醉科和护理部密切合作,采取一系列围手术期举措。此外,新理念还结合中国传统医学,采用泡饮中药大黄、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外敷芒硝等,预防肠梗阻,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77名患者成为首批受益者。

2012年,“中山模式”的样本量扩至600例患者,临床实践证明其中597例患者疗效显著。普外科许剑民教授透露,前瞻性临床研究已发现,相比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快速康复外科+微创外科”的诊疗模式优势明显。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更好,应激程度更轻,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下降幅度小,胃肠道功能恢复加快。

数据统计显示,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由7天缩短至5天;住院费用均分下降1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12.8%。一项针对该模式中晚期或转移性肠癌患者的调查显示,经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后,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超过10年,最长14年,病人中年龄最大者现已90岁高龄。

同时,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5月,许剑民领衔的结直肠癌诊治团队已完成1300多例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居全国首位。去年,团队还牵头制定国内首部机器人共识、卫生部操作指南,为国内同行开展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提供了操作规范和可参照的标准流程。

©2014-2024 dbsqp.com